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左宗棠全传

封面

作者:孙良珠编著

页数:305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0975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他只得隐居乡下,专注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有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叛乱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对历史、政治感兴趣的读者
阅读提示:这既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部职场人士都要仔细阅读的升职宝典! ·左宗棠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历史上的百位智慧名人”,中国仅三人上榜;
·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中国五百年来的第壹伟人!
·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中兴名臣”!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Henry wallace)说:左宗棠是近百年世界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整个世界!
·一部《左宗棠全传》,半部晚清史,不可不读!
总是得罪同僚的升官达人,喜欢抬杠、口无遮拦的粗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文人名将……一本书读懂左宗棠的正面和背面!
他虽童试夺冠,但却三试不第;他虽委身他处,但却壮志凌云;他虽是骡子脾气,但却受到众人的拥护;
他虽是一介武夫,但却保家卫国,收复失地;他虽然发起战争,但却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他虽然民族情结深厚,但却追求理想,兴办洋务……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左宗棠!

目录

第一篇 传奇家世 没落时代出英才

第一章 天朝没落日西坠

湘乡文化陶冶重 / 003

内忧外患国力衰 / 007

第二章 牵牛神投胎凡间

避难迁居杨梅山 / 011

牵牛托梦降凡尘 / 013

耕读传家世清贫 / 020

为筹赈资被过继 / 023

学识渐丰失兄长 / 027

第二篇 官运多舛 仕途崎岖多坎坷

第三章 屡试不第隐山林

童试夺冠显智慧 / 033

幸遇良师和益友 / 035

纳为监生备乡试 / 037

再度应试遭淘汰 / 040

受邀请入主书院 / 041

机缘巧合遇伯乐 / 043

三试落第受托孤 / 046

科场失意学诸葛 / 048

身卑未敢忘忧国 / 052

惺惺相惜遇知音 / 056

第四章 仕途坎坷有奇谋

民不聊生被迫反 / 060

不惑之年入湘幕 / 064

初入仕途展拳脚 / 066

密谋镇压征义堂 / 068

离开湘幕入鄂幕 / 071

欲发达再入湘幕 / 074

遭构陷因祸得福 / 077

第五章 洋务先锋当无愧

烽烟四起觅出路 / 083

自强新政办洋务 / 085

上疏朝廷办船政 / 089

船政局初具规模 / 093

为赴新任寻代班 / 096

边远地区兴工业 / 098

兰州引入织呢机 / 101

第三篇 封疆大吏 寸土必守保家国

第六章 投笔从戎美名扬

募练楚军着戎装 / 109

紧张操练赴战场 / 114

巡抚浙江督军务 / 118

调兵力衢州解围 / 122

围追堵截战余杭 / 124

赴闽督战追余部 / 129

移师粤省除后患 / 133

第七章 剿捻灭回平陕甘

官逼民反举义旗 / 139

地方官镇压不力 / 140

陕甘吃紧任总督 / 143

调兵遣将剿西捻 / 145

第八章 保家卫国复新疆

英俄争利在新疆 / 150

阿古柏野蛮生长 / 155

内忧外患搞串联 / 158

海防、塞防大讨论 / 164

战事艰难筹粮款 / 169

运筹帷幄收北疆 / 171

决胜千里收南疆 / 173

扶柩出征收伊犁 / 178

第九章 不遗余力战南洋

入京辅政获殊荣 / 181

卸任京畿督两江 / 184

尽职尽责辖南洋 / 188

满怀希望赴京城 / 195

闽事吃紧欲请战 / 200

不败而败满腔愤 / 203

督师南下留遗恨 / 209

第十章 治军严明得威严

胆识过人演空城 / 216

作好准备再开战 / 221

苦练技艺有效果 / 223

惩贪奖廉戒侥心 / 224

谋略深远胜千里 / 227

第十一章 恢复经济安民心

复苏浙闽促生产 / 230

屯垦抚回做善后 / 235

安抚流民保久安 / 239

兴修水利解民忧 / 245

第四篇 处世典范 钢铁脊梁永不弯

第十二章 动心忍性为修身

年少有为志气高 / 253

不甘久居矮檐下 / 255

遍尝艰辛震古今 / 257

以退为进有智慧 / 260

居室简陋宜修身 / 262

外敌面前不畏惧 / 263

第十三章 处事分明有见地

是非分明不含糊 / 267

同病相怜好说话 / 271

众人同心事易成 / 274

秉性难改铸辉煌 / 276

洋人面前敢说不 / 278

一息尚存保寸土 / 279

逆耳忠言劝朋友 / 282

有错必改敢自纠 / 285

左宗棠轶事 / 288

左宗棠生平大事年表 / 290

参考文献 / 304

后 记 / 305

节选

第三章 屡试不第隐山林
在封建社会,要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科举考试。左宗棠因其年少展露才华而被众人看好,全家上下都对他充满期望。也许是老天爷故意跟他开了个玩笑,连考三次,他都没有及第。科考上的不得志,让左宗棠转而着迷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是,他买了七十亩田地,开始归隐山林,专注于经世致用之学了。
童试夺冠显智慧
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14岁,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又叫童子试),名列第一,旗开得胜。第二年五月去长沙应府试,其成绩仍居首位,知府本来打算将他拔为头名,只因被录取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为照顾老者,发榜时将左宗棠降为第二。为此,知府张锡谦特别召见了他,以示鼓励。此刻的左宗棠,真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院试按例是由皇上亲自派遣学政(俗名学台)到省去主持考试(这是以县为单位的考试,通过才算是正式秀才)。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准备冲击院试的时候,却从新化意外传来母亲余氏亡故的消息!母亲这一死,不但从情感上给了左宗棠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依照清朝例律,丁忧期间,除非有皇上手谕,否则任何人不得参加公共事务和政界活动,必须守制三年。这就是说,左宗棠要想再在考场一搏,须等三年之后了。谁知造化弄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母丧之后,父亲左观澜伤心过度没过多久便也一病不起,追随老妻去了。如此一来,左宗棠赴考的日子就推到了六年以后,而且,他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这个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学日益暴露出它的空谈义理、迂阔空疏的流弊,严重脱离现实,对匡正时弊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的思潮逐步兴起。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倡导的学风,他们是鉴于晚明理学盛行,高谈义理,却最终亡国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应有“救民于水火之心”,“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黄宗羲则说:“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但是,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汉学盛行,经世致用的精神便如昙花一现,隐而不彰了。
左宗棠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也曾一心期望能走科举登第之途,但他又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因为在他科举考试失意之后,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应科举、读四书、作八股的功夫上面,而是对经世致用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16岁之后是勤勉于学的得力时期,他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16岁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
道光九年(1829年),17岁的左宗棠在书铺里买到一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书一百三十卷,是记述我国历史、地理的笔记。左宗棠喜欢书中所描述的山川险要和战守机宜,故用心玩味探索。不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共一百二十卷。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分省地理学的著作。还有齐召南所作的《水道提纲》二十八卷,是专门记载中国河流的书籍。这几部论述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以及前代政治、军事、财经、水利的名著,内容既丰富又实际,绝非空洞无物的八股时文所能比拟,尤其是《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祖禹与顾炎武寝馈史地之学多年之后,以历史与地理相互印证而写成的兵要地理与政治地理之书,极富经国济世的实用价值。于是,左宗棠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起来。左宗棠读书非常认真,凡他认为可以施行的,都一一抄录下来,另行编存,有的还加以评论。他曾评论《读史方舆纪要》说:
顾氏之书,考据颇多疏略,议论亦间欠酌,然熟于古今存败之迹,彼此之势。魏氏源谓其多言取而罕言守,言攻而不言防,乃抢攘策士之谈,此论甚谬。大凡山川形势,随时势为转移。至于取守攻防,则易地可通也。
左宗棠对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引起了许多沉迷于八股时文的士人的非议和嘲讽。左宗棠后来对其儿子追述这一情形时说:“士人但知有举业,见吾好此等书,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
幸遇良师和益友
道光十年(1830年),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于2月11日病故,享年53岁,于5月份葬于长沙城北十五里的史家坡。余夫人的灵柩先前浅葬在湘阴左家塅祖坟旁边,在左观澜死后将余夫人的灵柩与左观澜合葬。
左观澜教书半生,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遗产。此时长兄宗棫于道光三年(1823年)已病逝,次兄宗植为生活奔波,只好与宗棠分别,到新化做了三年训导,很少与宗棠聚首,所以左宗棠有“三年客邵陵,相见时亦稀”的诗句,抒发对二哥的想念之情。
“早岁孤贫”的生活不但没有把左宗棠压倒,反而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和坚忍的意志。后来他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自十余岁孤露食贫以来,至今从未尝向人说一穷字,不值为此区区挠吾素节。”他利用丁忧期间加倍努力读“有用之书”。
此年11月,贺长龄丁母忧回家。左宗棠认为此人“学术纯正,心地光明”,是“嘉、道两朝名臣”。
贺长龄,清善化县人,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又典试广西,提举山西学政。道光(1821—1850年)年间,历任南昌知府,山东、广西、江苏、福建按察使、布政使,擢贵州巡抚,再升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
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山东所属多水患,长龄导民开沟洫,兴水利,收获倍增。在贵州,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整饬吏治,练营伍,储粮备荒,恤孤抚幼,劝课桑棉,教以纺织,创建书院义塾,士民称赞。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左宗棠全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