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乘风飞翔遇见更好的自己

封面

作者:胡华清

页数:183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80724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生向来艰难,要想成为一只鸟儿,就必须经受住逆风飞翔的痛苦。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我们想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同样需要以顽强不屈的姿态勇敢地翱翔,直冲九霄。
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对于每个人而言,成功就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是在生命的历程中迷失方向,也不是虚度生命的光阴,后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乘风飞翔,遇见更好的自己;乘风飞翔,活成想要的模样。

作者简介

胡华清,中国青年作家,微银集团(香港)创始人,喜团网创始人。2006年4月22日,投资创立搜罗网文学论坛;担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专栏作家、特约编辑。红袖添香VIP签约作家。

本书特色

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的花朵,无论如何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失败、挫折并不可怕,正是它们给了我们经验与教训,让我们超越自我,不断进步。只有历经折磨,才能够历练出成熟与美丽,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韧性,让我们得以成长,并取得成功。或许我们所期待的明天,看起来遥不可及,而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小努力,似乎都不值一提。但执着的人,注定会在岁月的淘洗下,雕琢内核,茁壮筋骨,将生活磨砺出微光。

目录

第1章 逆风才能高飞,追寻梦想的旅程很难一路顺风 / 001

目标是人生的领航灯 / 002

永远不要放弃信念 / 006

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人生 / 013

坚持激励自己,始终勇往直前 / 017

有自知之明,人生更理性 / 021

第2章 自爱才能被爱,你不必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 029

有主见有原则,不当墙头草 / 030

不要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 033

相信自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 037

悦纳自己,活好人生的每一天 / 040

第3章 付出才能得到,幸运总是更眷顾努力的人 / 045

过好自己的日子,做好该做的事情 / 046

谢谢你,我已经可以离开你 / 050

没有空气,才知道空气的重要 / 052

有梦想却不行动,就是空想 / 055

年轻真好,要把握青春的时光 / 059

无知从来不是无畏的理由 / 062

第4章 没了勤奋助力,天才也将沦落为庸才 / 067

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越优秀 / 068

不竭尽全力,如何奢求回报 / 073

智慧来自勤奋,人生有无限可能性 / 077

怀着热诚面对人生,一切更美好 / 079

第5章 先改变心境,才能拥有改变处境的动力 / 083

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 / 084

不抱怨,寻求积极的方法表达情绪 / 087

接纳痛苦,才能获得成长 / 092

有压力,人生才有动力 / 096

第6章 别只盯着成功,做好当下的自己 / 101

要想成功,就要把眼光看得长远 / 102

要想收获,就要先付出 / 105

禁得起诱惑,人生才能自主沉浮 / 109

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 / 114

第7章 建立心理优势,强大的内心才是你真正的靠山 / 119

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 120

积极地自我暗示 / 123

拥有强大的心理优势 / 125

操控那些可以控制的东西 / 129

第8章 知识即是财富,不断学习才可以不断让自己增值 / 135

如果不学习,还能奢望人生怎么样 / 136

拥有真才实学,才能提升智慧 / 139

学习,是生存最重要的技能 / 143

拥有空杯心态,虚心学习和进步 / 148

第9章 失败并不可怕,对失败视而不见才可怕 / 151

最可怕的是无视失败 / 152

不要让一次失败成为一生的禁锢 / 155

承受批评,也接受赞美 / 157

失败之后要及时反省 / 162

第10章 突破意识之墙,通过各种方法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 167

一切皆有可能 / 168

改变思维,找到方法 / 172

提升时间的利用率 / 177

态度影响时间管理 / 180

参考文献 / 184

节选

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人生 在和别人聊起梦想的话题时,你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浩渺无边的宇宙,还是青山绿水间的游玩,还是在图书馆里埋头苦学,或者是在教室的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与别人完全相同,更无法让自己的梦想与别人相同。一个人要想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就必须制订人生规划,有很多
人很难说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为此他们一生之中浑浑噩噩、一事无成。要想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成功,我们就要对梦想有更深刻的认知,对于人生更加执着地追求。 前文说过,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生的规划,要理性地认识自己,然后合理地规划人生,这样才能够推动梦想从雏形到发展到成熟,最终得以完成。这样的梦想,对于每
个人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那么,什么是人生规划呢?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学校都会引导孩子规划人生,然而在我们的国家里,很多孩子对人生都是没有规划的,甚至没有理想和梦想。
其实,相比起那些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人生规划的人,迷茫彷徨的人在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了。充实精彩的人生,必然要以梦想和理想作为基础,必然要以规划作为实施的保
障,这样才能够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地向前发展。当然,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如果要求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有所改变,那么规划就很难适应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理性的人应该随时随地调整人生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也坚持成就自我。 纵观全世界,哈佛大学都是非常牛的一所学校,哈佛大学的莘莘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有总统、科学家、文学家等在各个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的佼佼者。很多学生都把考入哈佛
大学作为自己最伟大的梦想,然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要想进入哈佛大学,就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而是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勤奋刻苦,才能收获更多。学习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形成核心竞争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拥有完善的心智,这样孩子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小时候,很多孩子都有过伟大的梦想,甚至这些梦想会遭到父母的嘲笑,让孩子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距离成功越来越远。台湾地区大名鼎鼎的散文家林清玄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地里干活,他告诉爸爸,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坐在家里就赚到钱,也梦想着自己能够去埃及金字塔看一看。当时,爸爸就对林清玄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也对林清玄的梦想嗤之以鼻。但是后来,林清玄成为非常出名的作家,他不但坐在家里就可以收到稿费,而且还亲自去看了上学时从图片上看到的金字塔,并且站在金字塔下拍了一张照片寄给爸爸。 梦想固然很诱人,但是如果梦想不切实际,则会变成空想。这是因为我们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距离梦想更近,徒劳努力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内心越是容易感到疲惫,也越会否定自己,甚至彻底放弃梦想。真正能够激励人进步的梦想是那些既伟大又具有可行性的梦想,所以实现梦想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梦想要远大,要对人生有指导的意义;二是梦想要脚踏实
地,这样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激励我们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梦想就像鞋子,正如人们所说的,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那么梦想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规划人生的时候,永远都要记住唯一的原则,那就是最合适,而不是最好,也不是最伟大、最高明。就像哈佛大学一样,虽然每个学子都想去哈佛学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考入哈佛,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供养孩子出国读书。人生的路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在规划人生的时候,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梦想,把所有瑰丽的计划全都变成现实。 每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也理应享受人生。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的人生都是由父母决定的。孩子渐渐长大,要学会成为人生的主宰,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很多父母总是
对孩子有着过高的预期,恨不得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殊不知,溺爱非但不是爱,反而害了孩子。随着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真正明智的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有理想、有主见。具体而言,在制定人生规划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心,很多人制订计划时总是盲目地追求完美,但是在现实的人生之中,却无法完全按照计划去一一实现,从而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第二,在对人生进行规划的时候,除了要有大的目标和方向之外,还要有详细的分步,也就是所谓的终极目标和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都可以对长期目标进行分解,也可以
让我们在实现短期目标之后,获得小小的成就感,得到激励,这有助于我们继续努力,保持进步的势头。 第三,很多人都喜欢比较,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树立比较的对象。现代社会,很多父母看到别人 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总是会忍不住把别人家孩子与自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很多孩子都对父母这种盲目比较的行为深恶痛绝,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劣势和不足。父母爱孩子,就要接纳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任何模仿其他人获得成功的成功者。 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才能够合理地规划人生。在规划人生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这样的规划才能对人生起到切实的指导意义,也产生行之有效的助力。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乘风飞翔遇见更好的自己》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