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秦腔语言及民俗研究

封面

作者:王怀中著

页数:524页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11418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陕西关中一带,因配乐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陕西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等。秦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是西北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腔历史悠久,流行广泛,秦腔的广泛传播对各种地方戏尤其是梆子戏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作“中国梆子戏的鼻祖”。关于秦腔的起源,一般认为秦腔始于秦,其后历经发展,至明朝中叶成为一个独立的剧种。秦腔形成于东府的同州,称同州梆子,后来往周边辐射,在陕西地区发展成东、西、南、北、中五路秦腔。各路秦腔因受不同地区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流行于西安地区的中路秦腔,又称“西安乱弹”。后来其他各路秦腔都不发达,陕西中路秦腔一枝独秀,成为秦腔的主流。秦腔的唱腔,宽厚利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作者简介

王怀中,1972年生,山东曹县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汉语音韵学、汉字文化学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古代汉语”主讲教师之一,主持国家及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至今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数代学人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硕学鸿儒,形成了“守正创新、严谨求实、尊重个性、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重基础训练、重理论素质、重学术规范、重人文教养、重社会实践、重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特色,铸就了“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的学院精神。数十年来,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弦歌不辍,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也跻身于国家重点学科;建成“国家文科(中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学研究□台;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人选陕西省“□□专业”建设项目,秘书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人选陕西省“□□专业”培育项目;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走上了稳健、持续发展的道路。
□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教育部列入“世界□□学科”建设学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全体师生深知“□□学科”建设不仅决定着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能否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达到新高度,更关乎陕西师范大学的整体发展。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兄弟院校及合作机构鼎力支持,文学院同仁更是呕心沥血、发愤图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及时汇总建设成果,展示学术力量,扩大学术影响,更为了请益于大方之家,与学界同仁加强交流,实现自我提高,我们汇集本学科师生的学术著作(译作)、教材等,策划出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学科建设成果”丛书和“长安与丝路文化研究”丛书,从不同的方面体现我们的研究特色。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社会科学处以及有关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丝路文化中心城市高校,我们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统与重托,又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的语言与文学之学。即使是传统的学术学科,也是一个当下命题,始终要融人时代的内涵。用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形式,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学术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现代文明,这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科”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努力前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秦腔简介

第二节 秦腔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秦腔和关中语音

第一节 秦腔和关中方言语音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秦腔用字反映的关中方言语音

第三章 秦腔用韵

第一节 秦腔韵辙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考察秦腔韵辙的押韵材料

第三节 秦腔的押韵体例

第四节 秦腔“须臾辙”当归入“衣期辙”

第五节 秦腔韵辙

第六节 秦腔的邻韵互押

第四章 秦腔词汇

第一节 秦腔剧作中的古语词

第二节 秦腔剧作中的方言词

第三节 秦腔剧作中的熟语

第五章 秦腔语体及修辞

第一节 秦腔语体概述

第二节 秦腔剧本中的修辞方法

第六章 秦腔与秦人的关系探讨

第一节 秦地地理与秦腔的关系

第二节 秦地人文与秦腔的关系

第三节 秦地语言与秦腔的关系

第四节 秦地民俗与秦腔的关系

第七章 秦腔和家庭观念

第一节 亲族称谓

第二节 秦腔与家庭观念

第八章 秦腔与关中地区生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秦腔与关中特色民居

第三节 秦腔与关中特色饮食

第九章 秦腔与关中地区礼俗

第一节 秦腔与关中婚俗

第二节 秦腔与关中地区丧俗

第十章 秦腔和关中民间信仰

第一节 各类信仰

第二节 占卜吉凶

第三节 善恶有报

第四节 各类禁忌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秦腔语言及民俗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