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源/岳岩敏
页数:351页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08922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第三届中国建筑口述史研讨会的主要论文,建筑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近期新的建筑口述史成果与经验,共同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的发展。其中包括建筑考古口述史、建筑遗产保护口述史、现代建筑与地方城市建设口述史、传统匠作记述与研究、建筑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等。
作者简介
林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人与专业负责人,建筑遗产保护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方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涉及建筑文献研究、建筑遗址复原研究、技术史研究、园林史研究等。主要著作:《古建筑测绘学》(2003年)、《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2012年)、《苏州艺圃》(2017年)等,以及多部译著,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岳岩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建筑史、传统造园理论与设计。主要著作:《凌苍莽·瞰紫微:陕西古塔调查实录》(合著,2016年)、《陕西古建筑测绘图辑 泾阳·三原》(合著,2018年)、《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陕西祠庙》(合著,2019年)。发表论文主要有《不说迷楼,说影园:明郑元勋、计成与扬州影园》(《建筑师》,199期,2019年6月)等。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口述史研究已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也是整理国故不可缺失的一环。
本书访谈包括近现代建筑教育、当代建筑设计实践、遗产保护与传统匠作。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业界人士多多交流,从他们的经历中发现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课题。
目录
感想与寄语
近现代建筑教育
筑基海右——伍子昂先生的建筑人生(于涓、慕启鹏)
高亦兰教授谈清华大学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的教学情况(钱锋)
黄承元教授谈20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的经历(钱锋)
来增祥先生谈留学苏联(李萌)
董黎教授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建筑学专业的地方建设(魏筱丽)
当代建筑设计实践
王福义先生谈工业建筑设计(戴路、白帝)
奚树祥先生琐忆(李鸽)
费麟先生谈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经历(戴路、康永基、李怡)
马国馨院士谈建筑创作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卢永毅、王伟鹏)
三线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师——以“2348”工程为例(刘晖)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校园规划及湿地环境建设——刘塨老师访谈录(黄锦茹)
遗产保护与传统匠作
赵立瀛先生访谈(林源、岳岩敏)
魏启山先生谈古磁州窑窑场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建筑营建(马玉洁、孙鹏宇、杨佳楠)
四川民居中的编壁墙研究——夹泥匠人李国锐师傅访谈(赵芸)
磁州窑艺术大师刘立忠先生口述记录(杨彩虹、马玉洁)
马来西亚高巴三万的华人“做风水”——洪亚宝与李金兴造墓师访谈(陈耀威)
陈平教授谈古塔修缮(林源、岳岩敏、卞聪)
闽南匠师与东南亚华侨建筑的保护修复——文思古建修复团队访谈记录(涂小锵、陈耀威、陈志宏)
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
“口述史”方法在乡土营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解析(李浈、刘军瑞)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权衡之美——匠师口述传统中的模数与比例(吴鼎航)
“过往即他乡”——基于当地居民口述史的胡同整治更新反思(齐莹、朱方钰)
紫禁城边的去与留——政治中心更替下的南北长街变迁(孙靖宇、刘子琦)
材料才是最终的师傅——英石园林技艺传承人邓建才口述访谈(李晓雪、邱晓齐、罗欣妮)
武翟山乡建营造术语与建筑习俗(姜晓彤、胡英盛、黄晓曼)
鲁中地区石砌民居匠作研究——以济南岚峪村为例(张婷婷、黄晓曼、胡英盛、徐智祥)
老街岁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口述应用研究——以长沙藩城堤街为例(陈文珊、邹业欣、柳丝雨)
民国无线电专家方子卫故居——方立谈天平路320弄20号(徐汇区衡山坊)(赵婧)
基于口述史方法的达斡尔族传统聚居文化研究(朱莹、刘钰、武帅航)
历史照片识读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王浩娱)
谁是盖立宗?——中国近代唯一一张建筑师彩色肖像照片(赖德霖)
苏夏轩——原西安城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赖德霖)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大事记(20世纪20年代一2019年)
附录二 编者与采访人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