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旅游社会工作

封面

作者:王晓云

页数:323页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70181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探讨和解决旅游社会问应运而生的。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实务方法。第三部分是服务领域。第四部分是发展展望。这是我国第一部旅游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专著, 是高校相关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程专用教材和涉旅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也是作者多年从事高校旅游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方礼刚,湖北黄冈人,副高职称,高聘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现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理事,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海南省教育厅社会学教指委副主任。2017年获评民政部第二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目录

第一编 导言与概述
导言:旅游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第一章 旅游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定义
第二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特征
第三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逻辑架构

第二编 旅游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旅游社会工作的哲学文化基础
第一节 哲学基础
第二节 文化基础
第三章 旅游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第一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二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
第四章 旅游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社会学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
第三节 旅游生态学
第四节 旅游人类学
第五章 旅游与社会问题
第一节 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旅游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第三编 旅游社会工作实务
第六章 旅游个案工作
第一节 个案工作概述
第二节 个案工作模式
第三节 个案工作过程
第四节 个案工作方法
第七章 旅游小组工作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旅游小组工作的应用
第八章 旅游社区工作——参与式旅游社区决策
第一节 旅游社区
第二节 参与式旅游社区决策
第三节 参与式旅游社区决策的实践
第九章 旅游社会工作项目评估
第一节 前摄性评估
第二节 澄清性评估
第三节 互动性评估
第四节 监察性评估
第五节 影响性评估

第四编 旅游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第十章 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服务
第一节 民族文化概述
第二节 多元的民族文化
第三节 旅游与民族文化
第四节 旅游社会工作与民族文化
第十一章 医疗旅游与旅游养老服务
第一节 医疗旅游服务
第二节 旅游养老服务
第十二章 旅游区的禁毒社会工作
第一节 禁毒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禁毒社会工作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戒毒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与方法
第十三章 旅游冲突与旅游危机
第一节 旅游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二节 旅游危机与危机干预

第五编 旅游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十四章 旅游社会工作与社会企业
第一节 社会企业
第二节 旅游社会企业
第十五章 旅游社会工作的未来
第一节 后现代旅游社会工作
第二节 旅游社会工作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二、旅游社会工作的特征  旅游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分支,既具有一般社会工作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旅游社会工作是把社会工作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应用到旅游环境中利益相关者的困难解决、关系调适、心理疏导、矛盾化解与权能促进之中,因而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旅游特色与旅游知识。当然,这个个性特征的显示是以社会工作学科体系为参照系统的。概括而言,旅游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性  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认为旅游空间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构成。天下之大,但并非每一寸空间都是旅游空间,只有构成客源地、目的地及二者之间的旅游通道才称得上是旅游空间,那么这个空间显然是有地域限定的。并且,该教材研究的领域专指旅游目的地,尚未将触角延伸到客源地以及旅游通道之中。那么,旅游目的地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性可谓是旅游的生命,物以稀为贵,体现在旅游中是新、奇、特,具备这些要素的旅游资源只存在一定的甚至是少数的地域之中,也正因如此才体现了旅游价值之所在,如路南石林、桂林山水、敦煌石窟、北京长城、冰城冰雕雪景、海南热带风光等都是特定的旅游目的地,是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因而,附诸其上的旅游社会工作也就具有了地域性。  2.季节性  虽然社会工作随时可以开展,并无季节性之分,但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季节性,因而旅游社会工作也就具有了季节性。这种季节性于社会工作而言,并非停止或开始的概念,而是开展活动频率的季节均衡性问题,如旅游旺季,社会工作活动开展得多;淡季活动则开展得少。  3.生态性  这里所指的生态性是强调旅游社会工作更注重“人在环境中”,因为旅游利益相关者存在多个方面、多个主体,既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有人与环境、人与土地的关系。这种生态性与生态中心主义是一致的,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01d,1887一1948)认为大地是人与万物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并首次提出土地共同体这一概念,认为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而土地道德则是要把人类从以土地征服者自居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利奥波德这样概括他对土地伦理的理解:“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个观点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契合。旅游社会工作所做的,正是减少和弥补“错误的”,倡导和达到“正确的”。生态性是旅游社会工作的重要特质。  4.服务性  传统的观点仍将旅游业归类为服务业,“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也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部门”“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尽管有学者质疑旅游业不应归类为服务业,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但旅游业的服务属性则是毋庸置疑,因此,与旅游相伴而生的旅游社会工作便同样具有了服务属性。  5.文化性  旅游属于“上层建筑”,因而“文化性”自然是其主要属性。旅游的文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形式到内容方面具有文化性。从形式来看,旅游群体的整个旅游过程的外在表现无不展示其文化现象,从内容来看,旅游观光的对象、旅游活动的本质,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经济的,最终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能是文化。二是从体验到传播具有文化性。旅游体验也是一种旅游消费,它消费的是什么?体验的是什么?既不是能吃,也不是能用,更不能带走。体验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就是文化。体验完成之后,旅游地的好与坏是需要传播的,旅游者能够传播的又只能是什么呢?传播语言、回忆、照片、影像。  6.增权性  增权性既是旅游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一门分支学科的价值所在。旅游是一种权利,维护这种权利,进行“旅游增权”是旅游社会工作的功能之一。  7.综合性  相对于其他领域社会工作而言,旅游社会工作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从相关学科来看,旅游社会工作涉及旅游学、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哲学、旅游心理学、社会工作、老年学、护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从工作对象来看,涉及当地居民,包括新移民和流动人口、游客、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地方政府甚至游客所在地的政府等。而这些工作对象又可分为老年、妇女、儿童、民族甚至国际人士,特别是老年、民族更为突出;从工作内容来看,涉及康复疗养、戒毒、艾滋病防治、社会冲突、旅游危机等独特领域或旅游重点领域。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旅游社会工作》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