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

封面

作者:王金玉著

页数:3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179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09BZX011,已结项,良好),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意义。章主要依托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经典文本,在尽可能准确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概念的本质内涵及理论地位。第二章主要是对罗莎·卢森堡的阶级和革命观的阐释。第三章主要阐释列宁关于阶级、政党、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第四章主要阐释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第五章主要是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解读。第六章主要是对汤普森文化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七章主要是对普兰查斯结构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八章主要对赖特后工业社会阶级理论的分析。第九章主要是对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的激进政治观的解读。第十章主要阐释的阶级观。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在西方演变的理论和现实逻辑以及深层哲学意蕴,另一方面,从优选化视角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价值,并从改革开放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状况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的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王金玉,现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及相关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09BZX011),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问题研究”(09SJD720010)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齐鲁学刊》《河海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各类期刊上发表相文论文数十篇。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09BZX011,已结项,良好),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意义。最章主要依托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经典文本,在尽可能准确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概念的本质内涵及理论地位。第二章主要是对罗莎·卢森堡的阶级和革命观的阐释。第三章主要阐释列宁关于阶级、政党、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第四章主要阐释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第五章主要是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解读。第六章主要是对汤普森文化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七章主要是对普兰查斯结构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解读。第八章主要对赖特后工业社会阶级理论的分析。第九章主要是对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的激进政治观的解读。第十章主要阐释最的阶级观。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在西方演变的理论和现实逻辑以及深层哲学意蕴,另一方面,从全球化视角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价值,并从改革开放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状况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的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第一章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自在与自为
第一节 生产关系结构与阶级
第二节 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
第三节 马克思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特殊性的揭示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
第五节 马克思阶级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部分 第二国际关于阶级的论述
第二章 第二国际关于阶级的论说
第一节 考茨基关于马克思阶级概念的论说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阶级观的阐释
第三节 罗莎-卢森堡的阶级与革命观
第四节 修正主义及其现实基础与理论来源
第三部分 列宁的阶级概念
第三章 列宁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第一节 关于阶级的定义及其实践性运用
第二节 阶级与阶级意识
第三节 政党与阶级
第四节 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节 列宁阶级理论的方法论特质
第四部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及其演变逻辑
第四章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第一节 “被赋予的阶级意识”
第二节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特殊性
第三节 政党、阶级与阶级意识
第四节 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第五章 文化霸权:葛兰西无产阶级革命新途径探索
第一节 文化、阶级、政党与霸权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霸权的建构
第三节 葛兰西霸权理论的方法论
第六章 E.P.汤普森的阶级观
第一节 阶级是一种现象
第二节 生产关系与阶级
第三节 汤普森阶级概念的方法论
第七章 普兰查斯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结构主义重构
第一节 生产方式与社会阶级
第二节 国家的自主性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自主性与“新小资产阶级”
第四节 普兰查斯阶级概念的方法论
第八章 赖特关于后工业社会的阶级分析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阶级关系内矛盾定位”概念的构建
第三节 赖特阶级分析的方法论与理论影响
第九章 从阶级到身份: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学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的解构
第二节 以霸权为核心的解放政治学
第三节 解构与建构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特征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节 马克思阶级概念演变的现实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演变的理论逻辑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的重建
第一节 全球化与阶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回响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第五部分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在中国
第十二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创造性运用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与毛泽东的阶级分析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
第三节 毛泽东阶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与当代中国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中国意义
第三节 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