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马克思200年

封面

作者: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页数:240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110800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人生的重要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重要阶段建章筑节,重点反映马克思的探索、追求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等,展现出了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本书语言通俗,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组织全省社科理论界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

相关资料

“马克思热”之所以在世界范围流行,不仅仅在于马克思是“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和革命家”,更在于不了解马克思就不能深入理解人类历史,尤其不能深入理解人类20世纪以及未来的命运。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这其中,由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马克思200年》一书,也是这一纪念活动中的一份特殊献礼。这部通俗性理论读物生动呈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影响,有力驳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种种曲解、误解、错解马克思的观点,回应了21世纪的诸多热点话题,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是这部理论读物的一大特色,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彰显时代真理和良心、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除了彰显作者强烈的学术使命外,这部著作还在以下四个方面展现其理论魅力:
一是以科学的态度表达敬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在这一科学真理面前,理性讲理和客观全面,既是对待科学真理最科学的态度,也是表达敬仰最直接的方式。该书依据翔实准确的史料和权威的文本探求整体的马克思和本真的马克思,力求在具体的语境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中考察马克思学说的精神实质和革命情怀,在芜杂的社会事件中寻求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从而避免陷入断章取义和主观武断,体现了作者对待科学真理的应有态度和敬仰之情。马克思基于时代的需要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生动实践,洞穿国民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重重迷雾,创造性地阐发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真理,同时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一科学方法,就不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该书运用这一科学方法有理有据地反驳种种诘难和批评,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又体现了叙述者的理论自信。“莫畏浮云遮望眼,大道无违且直行”——该书毫不遮掩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并把这种意识形态功能和价值立场牢牢扎根于科学、理性的地基之上,这是该书以理服人、体现说服力的重要所在。
二是以实践的视角观照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阐扬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当然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关切,直面时代难题,引领时代前进方向。该书涉及的读书、写论文、就业、交友、家庭、事业、理想等等话题,都一一着眼于当下时代,试图给今天的青年人提供有意义的参照系。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部分,该书直接阐扬了它们的当代意义,以满足时代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要。从历史角度看,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马克思的时代属于同一个时代,即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只要资本主义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乃是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理论视野。回望逝去的200年,唯有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西方到东方,愈来愈彰显出其真理的力量。这一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总是直面现实问题,切中时代主题。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缩回书房自娱自乐地做学问,进行从不触动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论革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的。最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本土化的典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了解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不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他要求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坚决反对教条地固守他的教义,强调随时随地都要以客观的条件和时代的变化为转移。这是该书结合实际变化有力回应各种问题的底气所在。
三是以创新的精神彰显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赋予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品格。该书侧重粗线条地勾勒马克思诞生以来200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它区别于各种人物传记和断代史、学科史的传统方式,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面向同步呈现极其复杂的演进逻辑,使其体现出新颖和独特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开花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本书体现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最有说服力的特色内容之一。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和重复性叙述,该书着力于问题设计和视角选择,注重提出有见地的思想观点,在展现其通俗易懂、便于宣传普及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其深刻性的一面。
四是以大众的笔触推动传播。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浅出”和“深入”同样重要。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更是人民的理论,让深刻的道理“大白于天下”,为人民大众所掌握、所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无可回避的历史责任。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有人知道其伟大;不被大家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同,其思想不仅谈不上伟大,更无法产生巨大影响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先辈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这一责任已落到了我们这一代理论工作者身上。当然,承担这一历史责任除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需要有通透的理解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力,而这,是需要花一番苦功的。马克思说:“我的皮肤不够厚,不能把背朝向苦难的人间。”真实的马克思有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革命的激情、不屈的斗志、灵活的策略。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不仅需要有“学术意义上”“文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要有大众的、鲜活的、立体的、可以进入人们生活、真正让其得以进一步传播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此而言,该书就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和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一论断之所以让人信服,不仅是因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有能力在真理力量的感召下,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2019年6月24日《福建日报》读书版,作者陈祥健,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人生的重要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重要阶段建章筑节,重点反映马克思的探索、追求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等,展现出了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本书语言通俗,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导言 / 1

第一章 “通宵达旦地钻研”:青葱岁月的读书生活 / 001

一、阶级出身的叛逆者 / 001

二、在大学怎样读书 / 005

三、换专业 / 008

四、马克思怎样写博士论文 / 010

第二章 “为人类幸福而劳动”:意气风发的年轻主编 / 015

一、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 015

二、为穷人利益代言 / 017

三、报刊发行量翻番了 / 020

四、终于辞职了 / 023

第三章 “孩子们睡光地板了”:极端困苦的流亡生活 / 025

一、不同寻常的流亡者 / 025

二、为什么选择伦敦 / 028

三、为信念而甘于贫困 / 030

四、一个乐观与坚强的人 / 033

第四章 “正义事业的亲密战友”:跨越40年的伟大合作 / 036

一、高山流水遇知音 / 036

二、共同从事一个正义的事业 / 039

三、短暂的波折:友谊的航船差点搁浅 / 042

四、送别战友 / 044

五、守卫摩尔 / 046

第五章 “清算一下过去的哲学信仰”:新世界观的创立 / 051

一、实践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思维的 / 051

二、从历史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 054

三、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 / 058

四、哲学史上的壮丽日出 / 061

第六章 “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译成200多种文字的《共产党宣言》 / 065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 066

二、历史性影响:真理之火燃遍八方 / 069

三、科学的态度:随时随地要以具体条件为转移 / 074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未完成的《资本论》 / 077

一、艰难的创作 / 078

二、《资本论》创作的动因 / 081

三、《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 083

第八章 “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晚年的思想探索 / 087

一、无所畏惧的战斗者 / 088

二、生命不息,思想不止 / 094

三、继续指导欧洲革命 / 098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 / 105

五、马克思与中国 / 109

第九章 “众望所归的人”:共产主义运动国际联合的精神导师 / 113

一、第一国际 / 113

二、第二国际 / 118

三、第三国际 / 123

四、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没有停止 / 126

第十章 “坚冰已经打破”: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 / 130

一、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 130

二、回望和争论 / 135

三、从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 / 137

第十一章 “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他国家 / 143

一、欧美马克思主义百年风起云涌 / 144

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革新中孕育生机 / 147

三、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异军突起 / 149

第十二章 “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152

一、教条主义害人不浅 / 152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156

三、搞好统一战线,使我们的人多一些 / 159

四、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 / 162

第十三章 “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 / 164

一、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 / 165

二、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 / 168

三、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的关系 / 171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是很大的实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 175

一、杀出一条血路来 / 176

二、社会主义不只一种模式 / 177

三、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转型 / 179

第十五章 “进入新时代”: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 182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183

二、勇敢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193

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99

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206

五、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 217

后记 / 22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马克思200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