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当年明月著
页数:361页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130929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朱棣登基,一个辉煌绚丽的王朝就此揭开序幕。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编撰《永乐大典》,明帝国进入空前盛世,其后朱棣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一位经历了皇帝——俘虏——皇帝的传奇天子,一位堪称明代第二强人的英雄的登场,一位大宦官的弄权专政、骇人听闻的土木之变、皇上兄弟间的反目成仇,都使这个时代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 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本书特色
持续畅销3000万册,全民历史读物,趣得彻底,真得感人!大话三百年兴衰变幻1.持续畅销3000万,连续十余年领跑各大图书榜单入选“新浪图书风云榜”ZUI佳图书入选当当网“终身五星级ZUI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喜马拉雅同名书籍音频节目播放次数达1.4亿次
2.全民历史读物,从老师到学生都推崇的必读经典《新闻联播》《新闻60分》等权威推荐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推荐给学校孩子们的书入选第19届全国书博会金口碑好书榜入选亚马逊中国“人生必读100本书”连续多年中国图书馆借阅量排行TOP10之一豆瓣逾50万人评价,各版本评分均在9.0分以上 3.本书特点;01 开启全新讲史方式“超级好玩,很幽默”“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之门!”02 信手掂史,妙趣横生金句热梗,火爆出圈,每个故事,都写得像段子03 以真挚之心,重写有生命的历史于谦、王阳明、徐阶、海瑞、张居正、杨继盛、杨涟……明朝浩如烟海的人物,总有一个人能打动你04 有剧情有悬疑,引人入胜加入侦探小说笔法,在历史黑夜中探索未解的真相抽丝剥茧、酣畅淋漓、全程无尿点,全是兴奋点
4. 全新堪校,全新装帧最修正改进近百处最磅礴水墨风设计,大气开阔最四色+烫黑漆印刷,工艺精良最起鼓凹凸、压纹特种纸,突显品质感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著名明史专家 毛佩琦《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写得比较放松,我们过去写的人都拘着,生怕哪块做的不合适。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我很赞成《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竟历史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 吴思
目录
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
第二章 帝王的荣耀
第三章 帝王的抉择
第四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第五章 纵横天下
第六章 天子守国门!
第七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第八章 帝王的财产
第九章 生死相搏
第十章 最后的秘密
第十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第十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第十三章 祸根
第十四章 土木堡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
第十六章 决断!
第十七章 信念
第十八章 北京保卫战
第十九章 朱祁镇的奋斗
第二十章 回家
第二十一章 囚徒朱祁镇
第二十二章 夺门
节选
《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万国来朝》: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他将用手中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 这个梦想不但是他的,也是他父亲的。 证明 当然在这之前,他必须先做几件事情,这些事情如果不完成,他的位子是坐不稳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他要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虽然江山已经在手,但舆论的力量也是不能无视的,自己的身上反正已经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没办法了,但至少要让自己的子孙堂堂正正地做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使用了两个方法: 其一,他颁布了一道命令,下令凡是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这倒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只是朱棣要想获得众人的认可,必须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领悟太祖治国精神的人。 其二,他命令属下重新修订《太祖实录》,此书已经由建文帝修订过一次,但很明显,第一版并不符合朱棣的要求,他需要一个更为显赫的出身,因为类似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打天下,开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做叫花子的,于是,亲生母亲被他扔到了脑后,马皇后成了他的嫡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叙说。 此外,他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人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标和朱允炆,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地剥夺了。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 当朱棣最终完成这两项工作时,他着实松了口气,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终于被删除了,无数年后,这场靖难战争将被冠以正义的名号广为流传。但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朱棣心里很明白,在那些被篡改过的地方原本写着历史的真实。他把自己的父亲从坟墓里拖了出来,重新装扮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 历史证明,朱棣失败了,他没有能够欺骗自己,也没有骗住后来的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 功臣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罢,毕竟皇位才是最现实的。在处理好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打赏功臣,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虽然历来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业已成后的功臣,但这些人毕竟在皇帝的大业中投入了大量资本,持有了股份,到了分红的时候把他们踢到一边,是不好收场的。毕竟任何董事局都不可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这里也介绍一下明朝的封赏制度,大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皇帝赏赐大臣的镜头,动不动就是“赏银一千两”,然后一个太监拿着一个放满银两的盘子走到大臣面前,大臣谢恩后拿钱回家。大致过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导演可能没有考虑过一千两银子到底有多重,在他们的剧情中,这些大臣似乎都应该是在武校练过铁砂掌的,因为无论怎么换算,一千两银子都不是轻易用两只手捧得起来的。今后处理该类情节时,可以换个台词,比如“某某,我赏银一千两给你,用马车来拉”。 赏银在封赏中只是小意思,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横财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靠得住的是长期饭票。在明朝,这张长期饭票就是封爵。 在那个年代,如果你不姓朱,要想得到这张长期饭票是很困难的,老朱家开的食堂是有名额限制的,若非立有大功,是断然不可能到这个食堂里吃饭的。 具体说来,封爵这张饭票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公爵(小灶)、侯爵(中灶)、伯爵(大灶),此外还有流和世的区别。所谓流,就是说这张饭票只能你自己用,你的儿子就不能用了,富不过三代,饿死算他活该;而世就不同了,你死后,你的儿子、儿子的儿子还可以到食堂来吃饭。 但凡拿到这张饭票的人,都会由皇帝发给铁券(证书),以表彰被封者的英勇行为。这张铁券也不简单,分为普通和特殊两种版本。特殊版本分别颁发于朱元璋时代和朱棣时代,因为在这两个时代要想拿到铁券是要拼老命的。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