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勇
页数:32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302849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由与原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整合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实验和物理化学量测定;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及离子(基团)的分离鉴定;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分析检测;化学及其技术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本仪器操作和基本实验技术及附录等。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0.1化学基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0.1.1化学基础实验的目的 1
0.1.2化学基础实验的要求 1
0.1.3化学基础实验报告的要求和基本内容 1
0.2化学实验室规则和事故处理 2
0.2.1实验室工作规则 2
0.2.2实验室安全守则 3
0.2.3常见事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 4
0.2.4化学实验室“三废”处理 5
第1章化学基本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 7
1.1基本实验仪器 7
1.2基本操作 12
1.2.1玻璃仪器的洗涤 12
1.2.2干燥 13
1.2.3加热 15
1.2.4溶解、蒸发和结晶 20
1.2.5液体体积的量度 21
1.2.6化学药品的取用 25
1.2.7试纸的使用方法 26
1.2.8固—液分离 27
1.2.9分离与提纯 31
第2章常用测量仪器 38
2.1称量仪器 38
2.1.1台枰 38
2.1.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38
2.1.3电子天平 41
2.2酸度计 42
2.2.1仪器工作原理 42
2.2.2使用操作方法 44
2.3分光光度计 45
2.3.1仪器工作原理 45
2.3.2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 46
2.4电导率仪 48
2.4.1仪器工作原理 48
2.4.2使用操作方法 49
2.5电位差计 50
2.5.1仪器工作原理 51
2.5.2使用操作方法 51
2.6阿贝折光仪 52
2.6.1仪器工作原理 53
2.6.2使用操作方法 54
第3章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56
3.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56
3.1.1误差类别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56
3.1.2误差的表示方法 58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61
3.2.1有效数字 61
3.2.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62
3.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表达 63
3.3.1实验数据的处理 63
3.3.2实验结果的表达 66
3.4实验报告示例 70
3.4.1测量实验——乙酸电离度和经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71
3.4.2性质实验——电离平衡 72
3.4.3制备实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74
3.4.4分析实验——溶液配制和滴定操作练习 75
第4章实验 77
4.1基础实验 77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77
实验二溶液配制和滴定操作练习 79
实验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81
实验四物质性质与周期律 84
实验五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模型 86
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88
实验七电离平衡 91
实验八溶解平衡 93
实验九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电势的测定 96
实验十胶体的性质 99
实验十一卤素及其化合物 102
实验十二 过氧化氢及硫的化合物 106
实验十三碳、硅、硼、氮、磷 110
实验十四锡、铅、锑、铋 116
实验十五铬、锰 121
实验十六 铁、钻、镍 125
实验十七铜、银、锌、镉、汞 129
实验十八烃、醇、醛的性质及反应 133
实验十九酹的性质 136
实验二十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38
实验二十一糖类 140
实验二十二糖的重要性质与鉴定 143
4.2 物理化学量的测量 146
实验二十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46
实验二十四摩尔气体常量的测定 149
实验二十五燃烧焓的测定 152
实验二十六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156
实验二十七乙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158
实验二十八铁(m)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160
实验二十九二组分金属相图 163
实验三十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165
实验三十一苯酹水二元系统相图 168
实验三十二 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 170
实验三十三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72
实验三十四化学反应速率及活化能的测定 175
实验三十五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 179
实验三十六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182
实验三十七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186
实验三十八镍在H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188
实验三十九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192
实验四十溶液表面吸附及表面张力的测定 194
实验四十一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198
第5章应用实验 202
5.1物质的制备及提纯技术 202
实验四十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02
实验四十三去离子水的制备与检验 204
实验四十四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 207
实验四十五正溴丁烷的制备 209
实验四十六乙酸乙酯的制备 211
实验四十七肉桂酸的制备 212
实验四十八溶胶的制备及聚沉值的测定 214
实验四十九碘盐的制备与检验 217
5.2 物质组成分析与结构表征 219
实验五十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219
实验五十一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221
实验五十二铵盐中氨的测定(甲醛法) 222
实验五十三水的总硬度及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224
实验五十四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227
实验五十五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228
实验五十六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230
实验五十七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置换滴定法) 232
实验五十八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234
实验五十九水中微量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235
实验六十食盐中氯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238
实验六十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240
实验六十二钢铁中锰含量的测定 242
实验六十三比色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244
实验六十四日常食品的质量检测 246
实验六十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酹 250
实验六十六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醇中少量甲醇 251
实验六十七化学需氧量(CODmn)的测定 253
第6章综合实验与设计研究实验 255
6.1 综合实验 255
实验六十八含铬废水的处理 255
实验六十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257
实验七十石油产品的酸值测定和闪点测定 260
实验七十一材料表面的电化学处理 262
实验七十二纳米TiO2的合成与表征 265
实验七十三TiO2光催化降解2,4 ,6-三硝基甲苯 268
实验七十四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 270
实验七十五三乙二酸根合铁(II)酸钾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272
实验七十六温致变色 274
实验七十七化学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276
实验七十八 B-Z振荡反应 278
实验七十九微波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 281
6.2设计研究实验 284
实验八十校园水质综合评价 284
实验八十一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285
实验八十二 氧化铜矿制备硫酸铜 288
实验八十三含镍废渣中提取硫酸镍及含量测定 288
实验八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90
实验八十五从天然芒硝制取无水硫酸钠 292
实验八十六从菱锌矿制备锌系列化合物 293
参考文献 295
附录 297
附录I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297
附录II化学试剂的规格 297
附录III常用酸碱溶液及配制(15 ℃) 298
附录IV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标准解离常数 298
附录V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300
附录VI标准电极电势 301
附录VII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304
附录VIII配离子标准稳定常数 305
附录IX常用指示剂 306
附录X常见离子的鉴定 307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0.1化学基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0.1.1化学基础实验的目的 1
0.1.2化学基础实验的要求 1
0.1.3化学基础实验报告的要求和基本内容 1
0.2化学实验室规则和事故处理 2
0.2.1实验室工作规则 2
0.2.2实验室安全守则 3
0.2.3常见事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 4
0.2.4化学实验室“三废”处理 5
第1章化学基本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 7
1.1基本实验仪器 7
1.2基本操作 12
1.2.1玻璃仪器的洗涤 12
1.2.2干燥 13
1.2.3加热 15
1.2.4溶解、蒸发和结晶 20
1.2.5液体体积的量度 21
1.2.6化学药品的取用 25
1.2.7试纸的使用方法 26
1.2.8固—液分离 27
1.2.9分离与提纯 31
第2章常用测量仪器 38
2.1称量仪器 38
2.1.1台枰 38
2.1.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 38
2.1.3电子天平 41
2.2酸度计 42
2.2.1仪器工作原理 42
2.2.2使用操作方法 44
2.3分光光度计 45
2.3.1仪器工作原理 45
2.3.2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 46
2.4电导率仪 48
2.4.1仪器工作原理 48
2.4.2使用操作方法 49
2.5电位差计 50
2.5.1仪器工作原理 51
2.5.2使用操作方法 51
2.6阿贝折光仪 52
2.6.1仪器工作原理 53
2.6.2使用操作方法 54
第3章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56
3.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56
3.1.1误差类别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56
3.1.2误差的表示方法 58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61
3.2.1有效数字 61
3.2.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62
3.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表达 63
3.3.1实验数据的处理 63
3.3.2实验结果的表达 66
3.4实验报告示例 70
3.4.1测量实验——乙酸电离度和经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71
3.4.2性质实验——电离平衡 72
3.4.3制备实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74
3.4.4分析实验——溶液配制和滴定操作练习 75
第4章实验 77
4.1基础实验 77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77
实验二溶液配制和滴定操作练习 79
实验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81
实验四物质性质与周期律 84
实验五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模型 86
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88
实验七电离平衡 91
实验八溶解平衡 93
实验九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电势的测定 96
实验十胶体的性质 99
实验十一卤素及其化合物 102
实验十二 过氧化氢及硫的化合物 106
实验十三碳、硅、硼、氮、磷 110
实验十四锡、铅、锑、铋 116
实验十五铬、锰 121
实验十六 铁、钻、镍 125
实验十七铜、银、锌、镉、汞 129
实验十八烃、醇、醛的性质及反应 133
实验十九酹的性质 136
实验二十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38
实验二十一糖类 140
实验二十二糖的重要性质与鉴定 143
4.2 物理化学量的测量 146
实验二十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46
实验二十四摩尔气体常量的测定 149
实验二十五燃烧焓的测定 152
实验二十六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156
实验二十七乙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158
实验二十八铁(m)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160
实验二十九二组分金属相图 163
实验三十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165
实验三十一苯酹水二元系统相图 168
实验三十二 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 170
实验三十三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72
实验三十四化学反应速率及活化能的测定 175
实验三十五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 179
实验三十六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182
实验三十七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186
实验三十八镍在H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的测定 188
实验三十九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192
实验四十溶液表面吸附及表面张力的测定 194
实验四十一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198
第5章应用实验 202
5.1物质的制备及提纯技术 202
实验四十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02
实验四十三去离子水的制备与检验 204
实验四十四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 207
实验四十五正溴丁烷的制备 209
实验四十六乙酸乙酯的制备 211
实验四十七肉桂酸的制备 212
实验四十八溶胶的制备及聚沉值的测定 214
实验四十九碘盐的制备与检验 217
5.2 物质组成分析与结构表征 219
实验五十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219
实验五十一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221
实验五十二铵盐中氨的测定(甲醛法) 222
实验五十三水的总硬度及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224
实验五十四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227
实验五十五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228
实验五十六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230
实验五十七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置换滴定法) 232
实验五十八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234
实验五十九水中微量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235
实验六十食盐中氯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238
实验六十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240
实验六十二钢铁中锰含量的测定 242
实验六十三比色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244
实验六十四日常食品的质量检测 246
实验六十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酹 250
实验六十六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醇中少量甲醇 251
实验六十七化学需氧量(CODmn)的测定 253
第6章综合实验与设计研究实验 255
6.1 综合实验 255
实验六十八含铬废水的处理 255
实验六十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257
实验七十石油产品的酸值测定和闪点测定 260
实验七十一材料表面的电化学处理 262
实验七十二纳米TiO2的合成与表征 265
实验七十三TiO2光催化降解2,4 ,6-三硝基甲苯 268
实验七十四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 270
实验七十五三乙二酸根合铁(II)酸钾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272
实验七十六温致变色 274
实验七十七化学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276
实验七十八 B-Z振荡反应 278
实验七十九微波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 281
6.2设计研究实验 284
实验八十校园水质综合评价 284
实验八十一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285
实验八十二 氧化铜矿制备硫酸铜 288
实验八十三含镍废渣中提取硫酸镍及含量测定 288
实验八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90
实验八十五从天然芒硝制取无水硫酸钠 292
实验八十六从菱锌矿制备锌系列化合物 293
参考文献 295
附录 297
附录I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297
附录II化学试剂的规格 297
附录III常用酸碱溶液及配制(15 ℃) 298
附录IV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标准解离常数 298
附录V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300
附录VI标准电极电势 301
附录VII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304
附录VIII配离子标准稳定常数 305
附录IX常用指示剂 306
附录X常见离子的鉴定 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