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胜威
页数:269页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377601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依据, 将临床上常用的300多个方剂整合为30多个, 并用30年来的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系统化的通治方优于常规的分型论治, 既简化了辨证论治, 又减少了辨证论治的失误。该书以五脏为中心,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肿瘤等各科疾病均采用通方系统论治法。
作者简介
陈胜威,笔名秩新,男,1938年生,辽宁大连人,主任医师,1965年获西医医学学士学位,在医院工作50多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中医,曾在成都中医学院函授两年,退休前写过数十篇医学杂文,一生专攻医学,先西后中,中西兼容,相得益彰。1998年退休后仍笔耕不辍,边临床边著书立说,陆续出版过《优选中医疗法》《话说中药》《常见病中医效验方》《换个方法学中医》等。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依据,将临床上常用的300多个方剂整合为30多个,并用30年来的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系统化的通治方优于常规的分型论治,既简化了辨证论治,又减少了辨证论治的失误。本书以五脏为中心,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肿瘤等各科疾病均采用通方系统论治法,对各级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西学中医务人员、广大中医爱好者都是一本难得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只要学会系统化的辨证方法,即可以驾驭各科临床杂病。
目录
绪 论
一 构建中医系统化诊疗模式
二 医学从分析还原论向整体观系统思维转变
三 从辨证论治到中医系统疗法
四 重视现代系统论研究,突破还原论束缚
上 编
一 中医学是最早的系统科学
二 应用系统论简化辨证论治
三 从辨证论治到系统疗法
四 从辨证论治到辨病论治
五 现代系统论的原理与中医系统思维观
六 中医系统论的中心是一个“和”字
七 从经方向通治方转变
八 中医系统疗法与方药组合
九 发展中医离不开系统论的宗旨
十 系统论是办好学好中医的金钥匙
下 编
一 脑病的系统论治
二 心脏系统疾病的系统论治
三 肝胆病的系统论治
四 脾胃、肠道病的系统论治
附:急慢性阐尾炎与肠粘连
五 肺系疾病的系统论治
六 肾系疾病的系统论治
七 妇科疾病的系统化论治
八 糖尿病(消渴症)的中医系统论治
九 瘦气病的系统论治
十 风湿骨病的系统论治
十一 五官科疾病的系统论治
十二 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论治
十三 常见皮肤病的系统论治
十四 血液科疾病的系统论治
十五 肿瘤(癌症)的系统论治
附录一:中药饮片微粉化工艺评价
附录二:系统论治汤头歌括一览表
后记——为何要换个方法学中医
一 构建中医系统化诊疗模式
二 医学从分析还原论向整体观系统思维转变
三 从辨证论治到中医系统疗法
四 重视现代系统论研究,突破还原论束缚
上 编
一 中医学是最早的系统科学
二 应用系统论简化辨证论治
三 从辨证论治到系统疗法
四 从辨证论治到辨病论治
五 现代系统论的原理与中医系统思维观
六 中医系统论的中心是一个“和”字
七 从经方向通治方转变
八 中医系统疗法与方药组合
九 发展中医离不开系统论的宗旨
十 系统论是办好学好中医的金钥匙
下 编
一 脑病的系统论治
二 心脏系统疾病的系统论治
三 肝胆病的系统论治
四 脾胃、肠道病的系统论治
附:急慢性阐尾炎与肠粘连
五 肺系疾病的系统论治
六 肾系疾病的系统论治
七 妇科疾病的系统化论治
八 糖尿病(消渴症)的中医系统论治
九 瘦气病的系统论治
十 风湿骨病的系统论治
十一 五官科疾病的系统论治
十二 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论治
十三 常见皮肤病的系统论治
十四 血液科疾病的系统论治
十五 肿瘤(癌症)的系统论治
附录一:中药饮片微粉化工艺评价
附录二:系统论治汤头歌括一览表
后记——为何要换个方法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