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列实验教材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研究

封面

作者:成星

页数:200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51509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章将学龄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动画创作教学方法与课程为研究内容,结合教育学理论,提出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的培养目标,即艺术启蒙、思维培养、文化传承,并提出“自然的”、“游戏的”、“中国的”三条教学理念把握实践。通过一系列原创的教学活动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很终初步提出了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体系,及针对学龄期不同儿童群体的动画课程同时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学龄期儿童是学习动画创作的很好年龄;进行动画创作,是很适合学龄期儿童的教育方式之一;动画创作的的教学应着于儿童思维发开与身心成长;学龄

作者简介

  成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讲师,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动画系访问学者。2010年至2017年,先后在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史家小学、中国传媒大学附小和附中,以及个人动画工作坊开设教授儿童创作动画的课程。

本书特色

自从动画片诞生至今,儿童一直是动画片□大的受众群体。那么,儿童是否有能力创作动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身心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开发呢?动画创作作为一种儿童教育手段,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构就必然成为要研究的问题。
学龄期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界对6-12岁左右这一儿童成长时期的统称。从大脑机能的发展到感知觉的发展,再到注意力、想象力与情感的发展,学龄期儿童经历了从相对蒙昧的乳婴期和幼儿期的蜕变,进入学习与吸收各种经验的黄金时期。通过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本书证明了学龄期儿童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动画创作学习。
同时,通过发现和论证动画本体特性与儿童创造特性的契合,以及动画创作环节与儿童接受特性的契合,本书认为儿童动画创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适合学龄期儿童的教育方式之一。
因此本书以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动画创作教学方法与课程为研究内容,结合儿童心理学、动画学、教育学理论,提出了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的培养目标,即艺术启蒙、思维培养、文化传承,并具体提出“自然的”“游戏的”“中国的”三条理念贯串其中。
通过设计一系列原创的教学活动,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本书证实了学龄期儿童能够通过参加动画创作得到多方面成长,并初步建构了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体系,以及针对学龄期不同儿童群体的相关动画课程。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次提出将动画创作作为儿童教育的一种方式,开辟了儿童艺术教育的新领域与动画本体发展的新方向。这对儿童成长及动画发展本身都至关重要。同时,本书首次探讨了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动画教育,并将理论付诸实践,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经验与课程实践,为今后有志于儿童动画教育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儿童学习动画创作,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表达途径,体会到艺术、生命与生活之美;能够形成创造力思维,提升专注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创作活动中感受与传承文化……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儿童学习动画创作不是为了将来成为动画专业人才,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走上专业之路,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形成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思维,意识到什么是真善美,那么今后无论从事任何职业,他们都将受益匪浅。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以“学龄期儿童”为教学对象
第一节 儿童期的分类
第二节 学龄期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章 以“动画创作”为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画本体特性与儿童创造特性的契合
第二节 动画创作环节与儿童教育的契合

第三章 适合学龄期儿童的动画教学
第一节 学龄期儿童动画创作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 实践过程的把握

第四章 实践形式及具体内容
第一节 针对不同儿童群体的动画教学实践
第二节 基于实践的经验与收获

第五章 实践成果
第一节 孩子的收获——学习效果
第二节 我们的收获——初步形成课程体系
第三节 让动画帮助更多孩子——初步形成针对不同群体的课程
第四节 未来期待完善的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学总结与评价表
附录二 “成为更完善的人”——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动画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
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列实验教材学龄期儿童动画教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