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辑中国通史简编(全两册)

封面

作者:范文澜著

页数:88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00746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范文澜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通史简编》是其马克主义史学的代表著作之一。本书在叙述中国历史进程所表达的史识上,在讴歌民族精神、阐发民族智慧上,在反应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目前,在评价历史人物上,在描绘多样的社会生活上,在阐发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上以及全书的编纂、组织上,都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精湛的理论分析、丰富的资料和文采斐然的文字,三者在本书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本书在探求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和达到“文”“史”兼通境界方面所创造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总结。

作者简介

范文澜(1893—1969),字芸台,后改字仲沄,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考入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曾在沈阳高等师范学堂、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正史考略》《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的极好写照。

目录

上册

再版说明
第一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底成立——远古至秦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禹以前
第一节 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
第二节 关于远古的传说
第三节 关于黄帝及其后裔的传说
第四节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第五节 原始公社制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占有制度时代——夏商
第一节 夏代传说
第二节 商代事迹
第三节 商代的生产方式
第四节 商代的制度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
第一节 周初生产方式
第二节 周怎样灭殷
第三节 周初大封建
第四节 社会阶层的分化
第五节 民族间斗争及西周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代——春秋
第一节 王室衰微
第二节 大国争霸
第三节 从对外兼并转变到对内兼并
第四节 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第五节 民族间的斗争
第六节 土地制度与耕具
第七节 赋税与阶级
第八节 新旧制度的演变
简短的结论
附:西周春秋年表
第五章 兼并剧烈时代——战国
第一节 七国形势
第二节 七国兴亡
第三节 合纵连横
……
第二编 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扩张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
第三编 封建制度社会螺旋式的继续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战争

下册

范文澜先生学术年表
关于《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的学术成就

节选

  《中国通史简编(套装上下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第四节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据《鲁史》的记载——仅仅记在《鲁史》的——二百四十二年里面,列国间军事行动,凡四百八十三次,朝聘盟会凡四百五十次。总计九百三十三次。  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按照一般的性质来说,只是小国被大国剥削掠夺不同形式的表现。小国怕大国无厌的诛求,更怕残暴的讨伐。  朝聘必需的贡品,是麋鹿皮、虎豹皮、丝织物、马和玉,并附献珍异货物。照《仪礼》所载觐礼聘礼看来,贡献物品还有相当限度,可是事实却不尽然。  当初晋重耳创霸,教诸侯三年一聘,五年一朝,有事开会,诸侯不和,歃血盟誓。到后来霸主娶妾或妾死,也要诸侯去吊贺。总之,霸国用各种名义,向列国榨取贡献罢了。贡献一次,要用一百辆货车,一千人护送。到了霸国,住在破烂的客馆里,大概要例外送些贿赂,才肯收受礼物。小国对非霸主的邻近大国,也同样纳贡求得和好。  贡献如果不合受贡国的要求,将会遭受可怕的讨伐。受伐的国家,井被填塞,树被砍断,禾麦被收割,车马被掠夺,人民不分男女老小,逃不脱的都当俘虏。男子做各种奴隶,女子年青的做婢妾,普通的做舂米酿酒工奴。晋楚城濮战后,晋文公献给周天子楚俘兵车一百乘(每乘马四匹),步兵一千人。郑宋大棘之战,宋国战败,郑获兵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杀敌人割取左耳)一百人。晋灭赤狄潞氏,晋君赏大夫荀林父狄臣一千家。吴、齐郊之战,齐兵大败,吴送鲁国齐俘兵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战败国人民被俘当奴隶,国家损失的车马器械急速补充,当然都得人民来负担。  被敌人围城的时候,痛苦更不可想象。据守城法,城下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每五十步置壮男十人,壮女二十人,老小十人。城上守兵每一步一人。城下重要地方,每五百步置壮男一千人,壮女二千人,老小一千人。男兵六分用弩,四分用矛戟盾等器械,女兵和老小兵全用矛。民间粮食、布帛、金钱、牛马畜产一切可用的物品,都献给公家使用。围城里面,人民每天规定吃二升米粮凡二十天,吃三升凡三十天,吃四升凡四十天。春秋时代的量,五等于现在的一,五升等于一升。这样,九十天每人共食米二石九斗。平均每天吃三升多,合现在大半升。既要作战死伤,又要忍饿破产。有时甚至穷困到“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民忍受这样的痛苦,止是为了封建领主的爱好战争比被俘当奴隶的痛苦更甚。  人民被国君强迫,不得不服极重的兵役。春秋时代一般是用车战。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车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驭马。这三人通称甲首。其余甲士七人,在车旁步行。步兵十五人在车后,另有步兵五人保护辎重车。兵车一乘,共有三十人(兵器盔甲车马都由国君储藏,战时发给兵士)。辎重车有火夫十人,看守五人,马夫五人,打柴挑水五人,共二十五人,都是不能作战的老弱者。每兵车五乘,有辎重车一乘(用牛驾车)。卫国被狄攻破,剩下人民共五千人,有兵车三十乘。约略计算,五人中有一人服兵役。其他国家,大概相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辑中国通史简编(全两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