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桂兰
页数:177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760016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反思, 主要有五大内容。第一, 历史学之价值。即关于“学历史有什么用? ”的思考与认识。第二, 历史学之育人导向。即关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的中外解读与阐释。第三, 围绕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即关于“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第四, 聚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第五, 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与学习范式的变革。
作者简介
黄桂兰
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兼职导师?2018年入选“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库”和“上海教育评审专家库”?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
从教近30年,长期致力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注重构思教学创意与开发鲜活史料,聚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参与编写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导向》等书籍,曾在《历史教学》等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在时空图谱中“释史求通”》《瞬间与永恒:线上线下交互滋育“家国情怀”的新路径》《我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主张:创意、开发、雕琢》《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涵养》等多篇文章。
本书特色
历史,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智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滋育,必须植根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之上?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多年来对历史教育价值功能的理解,以及她和她的团队在课改的“大道”与课堂的“小径”间,进行思想穿行和实践探寻的历程和智慧,教育无痕地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它对中学一线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和启示作用?
目录
前言 历史教育的价值追寻
第一章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一、记忆:树根立魂的源头
二、借鉴:继往开来的活水
三、洞见:穿越时空的长河
四、跃升:人文素养的江海
第二章 核心素养育人导向
一、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框架
二、基于各类核心素养的综合比较
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第三章 围绕素养重构教材
一、聚焦目标、围绕主旨、滋育素养
二、深刻理解、精准领会、深谙要旨
三、择机选择、适切整合、融会贯通
课例:“德法关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第四章 穿越时空释史求通
一、从时空谱系和小城特性中洞观德法关系变化
二、从小城归属和时代特征中探究德法关系变化
三、教后重新审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
一、小切入、大情缘——小城悲情与故土乡愁
二、小细节、大震撼——冤冤相报与家国伤感
三、小人物、大格局——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
课例:“儒家文化的传播”教学设计
第六章 关注细节彰显史感
一、于事件细节处彰显历史的“韵味”
二、于人物描述处彰显历史的“至味”
三、于史料解读中彰显历史的“真味”
课例:“早期的西学东渐”教学设计
第七章 巧设切点见微知著
一、变宏观叙事为微观切入
二、由小处入手,从大处联系
课例:见微知著时代潮之“新文化运动”
第八章 问题驱动激活思维
一、聚焦素养,设计问题
二、把握学情,引导探究
三、交流分享,激活思维
课例:“美苏争霸”之问题驱动
第九章 贴近生活走进历史
一、选材要“活”,贴近生活
二、选材要“精”,发人深省
三、选材要“新”,注重时效
课例:“西欧与日本”设计之变
第十章 线上线下交互滋养
一、目标与创编的无痕对接
二、众筹与交互的良性循环
三、瞬间与永恒的内化涵养
课例:抗战的十五个瞬间
第十一章 创新载体转变方式
一、合作生成——载体形式的新尝试
二、学生中心——学习范式的新探索
三、教学相长——慕课改进的新认识
课例:“启蒙运动十日谈”的分镜头脚本范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