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有祥著
页数:12,280页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95145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当代的散文作家中,用文化散文名义写作的当属余秋雨,而提出大散文概念的则是贾平凹。《老凤翔》的独异之处在于,作者不像余秋雨那样写一些走哪写哪的游记式文化散文,也不像贾平凹那样写商州山区的乡村体验,而是集中书写一座古城,书写对这座古城的追忆和反思。如果说余秋雨写文化散文主要靠知性,贾平凹写大散文主要仰仗灵性的话,那么高有祥文化大散文的写作靠的是真情和学养。他所执着追述的这座被叫作古雍州和今凤翔的古城,既是他生长于斯的故乡,又是大秦帝国的发祥地,中国文化根脉所在地。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感怀与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书写中实现了深度交融。如此,一方面,作者的故土之情因文化的厚重而变得深沉悠远、韵味无穷;另一方面,这座古城所承载的古今文化遗存,那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人一事因了作者深切的情感而变得楚楚动人,揪人心肺。情感与文化的深度交融,使这组散文真切、朴实、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高有祥,陕西凤翔人,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陕西省十佳电视工作者,陕西省委宣传部电影评审专家,陕西广播影视奖专家评委,西安市广播电视奖专家评委。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科带头人,曾任副院长。西京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
本书特色
《老凤翔》字词精到讲究,语言流畅自然,文章活泼洒脱,叙述诙谐幽默,表达不拘形式,想叙则叙,要议则议,叙议结合,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身为凤翔人的自我感动和重文重史、爱县爱乡的赤子之情。不仅是一部散文随笔,也是一部丰富的地方史,“文学”与“历史” 在此交汇、融合、贯通,文化性、可读性也随之倍增。
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有祥的人生和写作有着重要影响。这是他离乡四十载,却在耳顺之年写出专情于家乡文字的原因。有祥不是“文学圈”人,但对文学并不陌生,拿出如此厚重的文化大散文,也在情理之中。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文艺理论家,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高有祥写作靠的是真情和学养。他所追述的古雍州和今凤翔,既是他生长于斯的故乡,又是大秦帝国的发祥地。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感怀与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在书写中实现了深度交融。
? 一一李震(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开《老凤翔》,我为熟悉的景象吸引。开卷第一篇,从老凤翔的代表符号城墙说起,将古建筑与风土人情有机结合,娓娓道来,似老友叙旧,如至亲谈心,使人眼前浮现出老凤翔的“清明上河图”。
? ——鲁旭(民俗学家、作家,凤翔县作家协会主席)
目录
深刻开垦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写在文化大散文《老凤翔》出版之际
序言二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相互书写
——关于高有祥和他的《老凤翔》
序言三
述说历史、解读文化和品味乡愁
——凤翔人读《老凤翔》
老凤翔·一
老凤翔·二
老凤翔·三
老凤翔·四
老凤翔·五
老凤翔·六
老凤翔·七
老凤翔·八
老凤翔·九
老凤翔·十
老凤翔·十一
老凤翔·十二
老凤翔·十三
老凤翔·十四
老凤翔·十五
跋
求真纪实情真意切
一一位凤翔籍出版人眼中的《老凤翔》
附录
微信读者评论选编
微信评论诗词选编
你的前世今生,我的故土情结
——品味《老凤翔》
不念过往,只争未来
——《老凤翔》对话会有感
凤翔史话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