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封面

作者:李剑著

页数:317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96704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章, 内容包括: 民族走廊与南岭民族走廊理论述要 ; 南岭民族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依据等。

作者简介

  李剑,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教师,籍贯山东德州。山东大学(威海)学士,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曾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志愿服务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等。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各类科研与教改课题10余项,参与专著撰写5部。

本书特色

“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体系中提出的民族学概念,为民族学研究赋予了区域性的研究视角,同时创新了民族学的区域性研究方法。作为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岭民族走廊,成为诸多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其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以民族学中提出的南岭民族走廊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经济发展战略,对丰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理论贡献,同时对于促进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步、实现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将“南岭民族走廊”这个民族学概念延伸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范畴,对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构建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实论证。本书研究思路主要表现在:在科学界定南岭民族走廊的概念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对该走廊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引出整体构建该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然后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战略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终绘制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蓝图。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本书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在遵循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民族学、区域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中的科学方法,通过交叉研究,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可以概括如下:
□□,将“南岭民族走廊”这个民族学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界定了南岭民族走廊的概念、民族特征与空间范围。
南岭民族走廊是民族学中提出的一个特殊的“历史一地理”区域概念,是历史上各民族在长期迁徙流动和互动融合中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地区。它是连接中原文明与岭南文化的中间地带,既是连接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要道,也是串联我国西南与东南地区的纽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区域。将这个概念引入区域经济研究,首先要在概念上进行准确界定。面对学术争论,在辩证分析、吸收学者们相关研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本书界定了南岭民族走廊的概念,综合了自然地理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区域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下对该走廊空间范围的不同界定,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区+辐射区”的范围界定方式。
第二,发展差距与发展失衡是南岭民族走廊地区经济□为突出的核心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看,通过对各省区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发现,南岭民族走廊地区存在发展差距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不开阔、贫困问题严重等一系列整体性问题,其中,发展失衡与发展差距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为突出的重大核心问题。将南岭民族走廊视为一个整体性经济区域,科学规划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既是形势所致,也是问题所逼。本书认为,整体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是该地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面对形势所迫的根本选择。
第三,整体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既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具有充分的现实条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民族走廊与南岭民族走廊理论述要
第一节 民族走廊学说及相关研究
一、民族走廊思想的提出
二、民族走廊的概念与人文内涵
三、民族走廊的构成体系与形成机理
四、民族走廊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南岭民族走廊的界定
一、南岭民族走廊的概念界定
二、南岭民族走廊的历史形成
三、南岭民族走廊的空间范围
四、南岭民族走廊的战略地位
第三节 南岭民族走廊的民族特征
一、复杂的自然生存环境
二、多样民族构成与“插花式”民族分布
三、紧密的民族关系与族群关系
四、多元的民族文化

第二章 南岭民族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南岭民族走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走廊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二、走廊内各行政省区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走廊内主要省区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一、经济总量及增长趋势对比
二、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对比
三、创新能力与对外开放对比
四、居民收入与贫困问题对比
第三节 南岭民族走廊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发展失衡与发展差距是最为突出的核心问题
二、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桎梏制约经济持续发展
三、创新发展能力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动力缺失
四、对外合作开放格局不开阔致使发展空间受限
五、贫困问题始终束缚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第四节 整体构建南岭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缩小差距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最佳选择
四、有利于培育区域增长极与强化区域合作

第三章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以民族走廊为角度进行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南岭民族走廊作为整体性经济区域的理论依据
二、民族经济学中对经济与民族辩证关系的论证
三、与走廊内区域相关的经济区域划分及利弊分析
四、与走廊地区相关的区域经济合作及缺陷分析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一、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速发展战略理论
三、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考
第三节 通道(走廊)经济理论对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通道经济理论溯源
二、通道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三、通道经济的基本类型
四、通道经济与民族走廊经济发展

第四章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区的可能性
一、地缘关系的紧密性
二、民族文化的同源性
三、民族关系的和谐性
四、历史进程的同步性
五、自然资源的同构性
六、协调发展的互补性
第二节 协同走廊各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一、各省区现行经济发展战略各具特点
二、各省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异同分析
三、协同各省区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较高可能性
第三节 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构建的现实条件
一、国际国内双重视角下独有的地理区位
二、丰裕优质的要素禀赋结构
三、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所带来的纽带优势
四、经济转型与对外开放奠定的良好基础
五、灵活优惠且全方位的政策条件
第四节 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障碍性因素
一、行政分割导致的协同难度
二、发展失衡带来的规划难度
三、自然环境具有的开发难度
四、基础设施隐含的协调障碍
五、科教落后引起的后力不足

第五章 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第一节 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蓝图
一、以打造“南岭民族走廊区域合作经济带”为战略目标
二、以五大战略定位彰显差异化发展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走廊发展全局
四、坚持协同发展与双向开放内外结合
五、多措并举推进走廊协调发展
第二节 南岭民族走廊区域协同发展方略
一、走廊内各区域比较优势与互补共生性分析
二、走廊内部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
三、多措并举深化走廊区域协同发展
第三节 南岭民族走廊双向开放战略
一、走廊进行双向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南岭民族走廊双向开放战略基本框架
三、多措并举推进走廊双向开放

第六章 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支持系统
第一节 健全组织保障与运行协调体系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二、发挥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
三、统一规划布局,分步分地实施
四、创新协作机制,推进利益共享
第二节 完善建设性支持体系:改善走廊发展硬环境
一、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二、构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三、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节 构建政策性扶持体系:优化走廊发展软环境
一、坚持高效共享原则,完善资源开发政策
二、坚持培新改旧结合,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三、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财政税收政策
四、“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健全双向开放政策
五、坚持精准基本方略,完善扶贫脱贫政策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民族走廊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一地理”区域概念
二、南岭民族走廊具备作为一个整体性经济区域的合理性和特殊优势
三、发展失衡是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核心问题
四、行政区划带来的区域分割是造成南岭民族走廊内部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五、整体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是解决该区域发展问题的根本选择
六、系统协同战略与双向开放战略是破除南岭民族走廊发展问题的有效模式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对费孝通先生的民族走廊学说研究需进一步深化
二、对南岭民族走廊的空间范围研究需进一步精确
三、对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进行细化研究
四、对不受行政区划影响的新的跨区域合作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索
五、对民族文化关系强化区域经济关系的有效机制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