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书--纳粹掌权 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

封面

作者:张晶,威廉·谢里登·阿伦

页数:449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32310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展示了纳粹独裁政权如何通过宣传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并且夺取权力。威廉??谢里登??阿伦依靠当地报纸、期刊、报告、预算信息、犯罪统计数据、采访当事人以及法律记录,解剖了诺特海姆这个德国小镇,用显微镜般的视角精确地描绘了一个昏睡小镇向纳粹据点的转变。在这一有力的分析中,阿伦认为,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希特勒在国家层面上掌权的普遍看法是一种误解,与此相反,希特勒如果没有地方上的狂热支持者,第三帝国永远不会出现。阿伦的研究展示了纳粹能够利用尖锐而精细的宣传手段来发掘群众的弱点,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人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

威廉??谢里登??阿伦(William Sheridan Allen):美国人,杰出的德国史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纳粹宣传手段的效果、第三帝国时期的社会民主党地下活动。著有《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初期纳粹主义:前地方长官阿尔伯特??克莱勃斯的回忆录》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美国高校德国史指定读物
纳粹研究名著 读懂纳粹绕不开的书
德国版的《叫魂》:20世纪30年代,魏玛德国的“大萧条”大恐慌,纳粹如何运用宣传和演讲走向了巅峰
四次重版 首次汉译 “经典研究力作。”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到来》作者理查德??J.埃文斯 “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阿伦研究了一个纳粹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社区……他对于这上百个片段(浓缩着人类的悲剧和反讽命运)的诠释是天才式的。”
——《美国历史评论》 为这个无名之地立传,因为它是理解纳粹在地方层面运作绝最的切入点。 小镇上的纳粹分子好像精准地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便赢得大部分镇民的选票。
他们针对一次又一次的选举,精心策划了讲座集会、盛装游行、舞会、军事演习……他们会根据每一次活动的反馈仔细地总结经验,修改下一场活动的安排。 一切,都是为了掌权。

目录

修订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部 民主之死(1922—1933年1月)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城镇结构

第三章 加入纳粹(1930年,春夏)

第四章 开拓胜利(1930—1931年,秋冬)

第五章 政权统一(1931年,春夏)

第六章 大萧条的深渊(1931—1932年,秋冬)

第七章 政治高潮(1932年,春)

第八章 分崩离析(1932年,夏)

第九章 最后的寒冬(1932—1933年,秋冬)

第二部 引入独裁统治(1933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章 最后一次选举(1933年2—3月)

第十一章 选举成功的用处(1933年,春夏)

第十二章 恐怖系统(1933年,春夏)

第十三章 煽动热情(1933年,春夏)

第十四章 社会分化(1933年,春夏)

第十五章 积极的方面(1933年,春夏)

第十六章 反应和反抗(1933年,春夏)

第十七章 从狂热到例行公事(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第十八章 伟大的理由(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第十九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5—1945年)

第二十章 结论

附录

本书中采访人物列表

表格

诺特海姆的国社党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节选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  一 背景  吃吃喝喝  不要忘记上帝  捍卫你的荣誉  此外,没有人会要求你更多。  ——刻在一所诺特海姆房子中的中世纪铭文  如果你打开中欧地图册,将手指放在战前德国的中心位置,你就有机会发现诺特海姆,这是一个位于前汉诺威王国的城镇。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诺特海姆仍旧是个小城镇,有大约一万人。在德国差不多有一千个这种规模的城镇,大约每七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这种城镇中。  1930年的诺特海姆是英国游客乐于探索的那种城镇:偏僻的乡下地方,半中世纪的风格,周围的环境安静而令人愉悦。它坐落在构成莱纳河谷地的众多低矮的、丛林密布的山丘之一。谷地只有几英里宽,非常平坦,所以站在诺特海姆坡地上的人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丘陵;这让这个城镇有种舒适、与世隔绝的感觉,可以被保护着远离外面的世界。在诺特海姆,一条更小的河流鲁默河注入了平静的莱纳河,由此在城镇的北部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河谷。在河流和河谷的汇流点,这个城镇诞生了,从汉萨同盟”那时起,这里成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一个小小的交汇点。1930年,从城镇的丘陵向下看,你可以看到主要铁道线路沿着莱纳河伸展开,通向慕尼黑或者汉堡,主线就在诺特海姆的边缘;而绕着城墙的支线沿着鲁默河河谷伸展开,通向柏林。  在城镇周围的某些地方实际上是有城墙的。这些城墙围绕着诺特海姆在中世纪时期的核心地带。在大约600码的椭圆形地带范围内,坐落着整洁但粗糙的砖木结构的房屋,这些房屋有着红色砖瓦的屋顶,房屋周围铺着鹅卵石路。有一条通向城镇的街道有三条跑道那么宽(因此也称为“宽街”):这是主要的商业大道,这里的每栋房子都是商店。城镇的中央是一个大广场,用于举行每周的商品集市以及露天的公众会议。城墙内仅有的几处空地是坐落着一座小战争纪念碑的宽街一侧、城镇政府前面的小片空间,还有一处在16世纪路德派教堂的前面。城镇内部的其他地方布满了狭窄的街道,房子都建到了边缘,一栋栋地紧挨着,每一栋房子前面都装饰着各种几何图样的木质横梁,上层是带有不规则的小窗格的窗户,所有的房子都是陡屋顶,边沿有棱角分明的山墙,上面还有烟囱。在诺特海姆的旧城区有500栋房子,几乎一半的城镇居民住在这里。  在中世纪椭圆地带之外是各种各样的居住区,主要是1870—1914年之间建立的。最合意的区域是旧城镇之上的山坡。这里建立了很大的家庭住宅区、学校,还有宽阔的沥青街道、广阔的草坪、遮阴的树木以及灌木丛。从这些房子的位置,可以欣赏到城镇和河谷的美景,夏天的微风也让这里比诺特海姆的其他区域更为凉爽。在这里居住的是城镇的上层阶级。  在中世纪地带的另一边,穿过铁路支线的是鲁默运河,这条运河是在中世纪挖掘的,供一个粮食磨坊使用。被鲁默河封闭起来的这片狭长的水域形成了一座岛。这里有公寓式住宅、小户型民居和一个大的圆形广场。圆形广场的一角有一个大的会议大厅,被称作“1910年代圆顶”,适用于舞会、节日庆典和群众集会。一座叫作“长桥”的桥横跨鲁默河。另一角是紧靠山丘的前军事管辖区。1930年,这里安置了很多政府机构,包括就业办事处、一个工厂、应急廉价住宅和一个青年招待所。  在面朝莱纳河的城镇的另一边是没什么特色的住宅区、几座工业厂房和一家制糖精炼厂(工厂丑陋的烟囱有些煞风景),以及带有大量车间和养路工房的火车站。  因此,环绕着旧的内城是城镇扩展开来的三片区域:沿着丘陵向上并面朝两条河,一片是富人区,另两片是下层阶级区。但是诺特海姆的中心和本质仍旧保留在断壁残垣围绕的中世纪旧城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书--纳粹掌权 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5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