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会计学原理(第四版)

封面

作者:唐国平

页数:303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95771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代会计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功能而言,现代会计不仅为社会各方提供了管理控制、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所需的基本信息,而且实现了对微观经济实体财务资源配置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控制,并成为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就学科发展而言,现代会计发展已经分化并形成了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财务会计)、以实现控制功能为目的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及其理论和方法是整个现代会计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实体(如企业)如何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于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运行过程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四个基本环节。

  经济环境的变迁与会计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其中,包括大学会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纵观国内外大学会计教育现状,按“会计学原理(或初级会计学、会计学基础)——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模式确定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如何界定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各课程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者却持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就大学本科教学来看,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中级会计学课程主要以特定经济实体(如工商企业)为对象阐述其正常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符合会计基本假设的经济行为)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具体方法;高级会计学课程则主要阐述企业特殊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如wai币折算、物价变动)或特殊企业(如清算企业、合并企业)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突破会计基本假设框架的经济行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方法。基于此,本教材立足于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来系统阐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本教材尝试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
现代会计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功能而言,现代会计不仅为社会各方提供了管理控制、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所需的基本信息,而且实现了对微观经济实体财务资源配置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控制,并成为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就学科发展而言,现代会计发展已经分化并形成了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财务会计)、以实现控制功能为目的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及其理论和方法是整个现代会计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实体(如企业)如何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于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运行过程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四个基本环节。
经济环境的变迁与会计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其中,包括大学会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纵观国内外大学会计教育现状,按“会计学原理(或初级会计学、会计学基础)——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模式确定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如何界定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各课程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者却持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就大学本科教学来看,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中级会计学课程主要以特定经济实体(如工商企业)为对象阐述其正常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符合会计基本假设的经济行为)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具体方法;高级会计学课程则主要阐述企业特殊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如wai币折算、物价变动)或特殊企业(如清算企业、合并企业)的经济交易与事项(即突破会计基本假设框架的经济行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方法。基于此,本教材立足于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来系统阐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本教材尝试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
(1)教材逻辑结构。本教材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围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主线,来界定教材的体系框架及其逻辑结构,而摒弃了围绕“证——账——表”操作过程来安排教材内容的传统做法。我们认为,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是会计的核心内容,记录与报告是会计的表现形式,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会计学原理教材逻辑结构形成的标志。教材的最章“会计概述”,从总体上描述现代会计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第二章“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要素”和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阐述会计确认与计量对象(客体)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规律,以及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第四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和第五章“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阐述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第六章“会计记录(上)——分录记录”和第七章“会计记录(下)——账户记录”,阐述会计记录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与基本技能,并以生产性企业为例介绍了基本经济交易与事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根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结果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第八章“会计报告”,阐述企业以财务报表方式披露会计信息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第九章“会计循环”,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角度,综合说明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的内在联系,并以案例形式描述了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的具体应用;第十章“会计规范”,阐述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及其结构,特别是我国企业对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遵循的主要规范及其内容。
(2)教材内容界定。教材内容取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求。在内容安排上,本教材注重吸收国内外会计学研究领域中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体现教材的“前沿性”;注意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阐述会计现象、理解会计的性质与功能,力求体现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融,以突出教材的“新颖性”;在承认中外会计记录和报告程序与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注意融合中外会计记录和报告程序与方法的共性,以体现教材的“国际化”,但又不脱离我国实际。比如,本教材系统总结了国内、国外企业会计记录方式与方法的基本规律,并在重点阐述我国企业会计记录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以美国企业为例介绍了国外企业的具体做法。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思考了教材内容与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认为,会计学教材不应该是对现行会计准则的“解读”,而应该成为现行会计准则的“支撑”。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会计行为规范,其实只是制定者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本身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准则制定机构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会计学教材在描述会计准则本身的同时,应该试图说明这种差异并尽可能阐述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更何况“会计学原理”教材!比如本教材中对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设立的逻辑关系、利润形成来源与利润信息披露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阐述等等。
(3)教材的理论性。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大学本科层面的教材应当体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尽管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但没有“理论明灯的指引”,会计学就会沦为一种简单的工具而已。“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会计学原理课程教材亦不例外。本教材在教材结构与教材内容定位上,力求体现本科层次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所需专业理论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全书以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为核心,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理论贯穿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会计基本方法运用的全过程。这种思路得益于我校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本教材也是该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的一种体现。
本教材第四版由唐国平教授任主编,张琦教授、吴德军教授任副主编。最、九、十章由唐国平撰写,第二章由唐国平、张琦共同撰写,第三章由邓春华撰写,第四、五章由王清刚、唐国平共同撰写,第六章由龚翔、张琦共同撰写,第七章由龚翔撰写,第八章由张琦撰写。张琦教授、吴德军教授共同完成了教材第四版修改稿初稿,唐国平教授最后审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就教材定位、教材结构、内容安排、写作风格等进行了多次讨论,会计学院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对教材大纲及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汤湘希教授、孙贤林副教授等审阅了书稿全文并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致谢!同时,十分感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及其会计分社对本教材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关心!

作者
2020年4月于武昌南湖

作者简介

唐国平,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原理》课程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会计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格力电器、武汉锅炉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兼任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研究课题组组长,财政部第一届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资深会员,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通讯评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会计研究》等期刊审稿人。

本书特色

本教材在教材结构与教材内容定位上,力求体现本科层次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所需专业理论素养的基本要求。全书以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为核心,围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主线,来界定教材的体系框架及其逻辑结构,而摒弃了围绕“证——账——表”操作过程来安排教材内容的传统做法。教材包括会计概述、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要素、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会计记录(上)——分录记录、会计记录(下)——账户记录”、会计报告、会计循环、会计规范共十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与企业
第二节会计信息
第三节会计的基本内容与规范
第四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要素
第一节 企业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
第二节 会计要素
第三节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含义与类型
附录1 会计要素的国际视角
附录2关于会计等式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二节 复式记账
第三节 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四章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
第一节 会计确认原理
第二节 会计计量原理

第五章 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
第一节 资产计价
第二节 收益决定
第六章 会计记录(上)——分录记录
第一节 会计记录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会计凭证
第三节 企业基本经济交易与事项的会计分录

第七章 会计记录(下)——账户记录
第一节 账簿的体系结构与登记方法
第二节 账簿记录的调整
第三节 账簿记录的核对与结算

第八章 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财务报表信息的初步利用

第九章 会计循环
第一节 会计循环过程
第二节 综合案例附录国外企业会计循环过程——以美国企业为例

第十章 会计规范
第一节 会计规范体系
第二节 会计法
第三节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第四节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第五节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会计学原理(第四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