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晓军
页数:24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39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29年贝尔德发明电视,到1995年互联网风靡全球,人类文化迎来了深刻的巨变,文字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图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读图时代,“漂浮在图像中”成为人类的日常经验。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图像转向”等关键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学术界跨学科汇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然而,图文关系的逆转,以及图像从照片、影像、视像到虚拟现实的嬗变,是一个关涉人类感知方式变迁的美学(“感性学”)问题,本书即从这个角度切入,在综合各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答。
作者简介
朱晓军,厦门大学文艺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影视文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学。主编教材《艺术概论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初版,2016年再版),出版专著《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论文曾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一等奖。
本书特色
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29年贝尔德发明电视,到1995年互联网风靡全球,人类文化迎来了深刻的巨变,文字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图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漂浮在图像中”成为人类的日常经验。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图像转向”等关键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学术界跨学科汇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然而,图文关系的逆转,以及图像从照片、影像、视像到虚拟现实的嬗变,是一个关涉人类感知方式变迁的美学(“感性学”)问题,《图像媒介的审美之维:从电视到虚拟现实》即从这个角度切人,在综合各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
导论
一 电视小史
二 电视与日常生活
三 视像与后现代主义
第一章 电视与图像转向
第一节 “看”的方式
一 视觉的优先地位
二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三 视觉机器
第二节 “读”图时代
一 图像转向
二 反思“视觉性”
三 视觉文化
第三节 视像霸权
一 电视之眼
二 电视的听觉性
三 电视的非文本性
第二章 理解电视
第一节 电视的家常性
一 家庭媒介
二 口语形态
三 生活世界
第二节 电视的仪式性
一 传播的仪式观
二 新闻与仪式
三 节庆与狂欢
第三节 电视的戏剧性
一 戏剧化社会
二 世俗神话
三 电视叙事
第二部分 视频革命与美学重构
导论
一 网络革命
二 视频时代
三 虚拟现实
第一章 视频美学
第一节 从主体到身体
一 眼睛与视觉
二 肉体与精神
三 身体与主体
第二节 从身体到身份
一 自我与身体
二 流动的认同
三 身体与形象
第三节 从返身到分身
一 回归身体
二 自我与媒介
三 虚拟“身体”
第二章 美学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审美的嬗变
一 后康德美学
二 身体美学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二节 “流”之审美
一 美学的凝滞
二 感知革命
三 流动的屏幕
第三节 图像的命运
一 虚拟与沉浸
二 听觉的回归
三 图像之死
余论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未来
一 艺术的终结
二 美学的突围
三 未来的冲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