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的步伐

封面

作者:赵东福编著

页数:252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81998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的长度、全球的宽度, 通过中西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对比与分析, 内容包括: 大浪淘沙 ——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 江河奔腾 —— 农耕文明的崛起 ; 草原雄风 —— 游牧文明的冲击等。

本书特色

本书最章“大浪淘沙”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顽强生命力,在简要介绍人类文明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两次生产力的飞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分析了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等三种农业文明形态各自的特点,对传统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进行了分析和概括。第二章“江河奔腾”介绍了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农耕强国的奠基,在阐述中国农耕立国的传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对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中央集权郡县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草原雄风”介绍了北方游牧文明对东方农耕文明和西方海洋文明的侵袭。第四章“惊涛拍岸”介绍了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海洋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五章“机器轰鸣”介绍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二次飞跃。第六章“大江东去”介绍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的衰落和求索,阐释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欧洲商业文明在价值取向上“义和利”的选择,与同属儒家文明圈的日本之间在文化内核中“仁与忠”的差异。第七章“千古风流”介绍了中国从衰落走向民族复兴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

目录

第一章 大浪淘沙——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进程
一、原始文明时代
二、农业文明时代
三、工业文明时代
第二节 走向草原、江河与大海
一、农耕文明
二、游牧文明
三、海洋文明
第三节 唯一没有断线的文明
一、古巴比伦文明
二、古埃及文明
三、古印度文明
四、中华文明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奠基石
一、古希腊神话
二、中国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第二章 江河奔腾——农耕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三皇五帝的传说
第二节 家国天下与封建纷争
第三节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第四节 迈人前现代国家
第五节 农耕强国的奠基礼

第三章 草原雄风——游牧文明的冲击
第一节 欧洲的上帝之鞭
第二节 中国的太极神功
第三节 蒙古的草原雄鹰
第四节 白山黑水的最后一击

第四章 惊涛拍岸——海洋文明的扩张
第一节 古希腊的遐想
第二节 罗马帝国的荣光
第三节 争战一千年
第四节 欧洲的觉醒
第五节 新航线与新大陆
第六节 殖民时代和人类灾难
第七节 海洋文明的崛起

第五章 机器轰鸣——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号角
第二节 工业化的浪潮
第三节 工业文明的崛起

第六章 大江东去——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节 中欧碰撞
一、鸦片战争
二、洋务运动
第二节 中日恩怨
一、千年幽梦
二、明治维新
三、甲午战争
第三节 路在何方
一、英国的“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
二、法国大革命和民主共和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
四、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博弈

第七章 千古风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第一节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民族意志的对决
三、中华民族的新生
第二节 中国道路和民族复兴
一、从《国富论》到《资本论》
二、苏联道路及其解体
三、欧美道路及其困局
四、中国道路及其崛起
第三节 希望和未来
一、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节选

  《历史的步伐》:  第一章 大浪淘沙——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原始文明以采摘、捕鱼、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最终的生产生活资料;农业文明以种植、养殖、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人工养殖和种植动植物,获取人类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工业文明采用机器生产方式,制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产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产品的创造者和制造者,实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第二次飞跃。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以特有的哲学视角和中华民族敢于抗争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历经大浪淘沙,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线的文明。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进程  一、原始文明时代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大约在250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与现代人类非常类似的远古人类。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其生活方式与一同共享栖息地的其他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他们以采摘天然野果和捕捉野生动物为生。虽然居无定所,但在大多数地方、大多数时候,由于生态多样、物种丰富、人口稀少,远古人类靠着采集就能得到充分的食物和营养。但远古人类有几项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人类另一项独有的特点是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能够站起来,人类就更容易扫视整片草原,看看哪里有猎物或敌人,而且既然手不需负责移动身体,就能发挥其他用途。手能做的事情越多,人的演化也就越来越着重于神经发展,也不断地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于是,人类的手逐渐能够处理非常精细的任务,特别是能够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有证据证明人类最早开始制作工具,大约可追溯到250万年前,而且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正是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的一种判断依据。  “用火”也让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对几乎所有动物来说,它们的力量靠的都是自己的身体,而火的能量并不受人类的身体力量所限。关于人工取火,恩格斯曾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能够用火之后,人类有许多发展也水到渠成。  每种动物都有着某种形式的语言,就算是蜜蜂或蚂蚁这些昆虫,也有极精密复杂的沟通方式,但唯有人类发明的语言最为灵活。虽然人类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能传递复杂完整的信息,加之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困惑及其具有的想象力,传说、神话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  多数学者认为,远古的采集者普遍持泛神论的信仰。恩格斯说过:“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③泛神论相信万物有灵,几乎任何一座山、一条河,任何一只动物、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原始人在自然界之外构想了一个超自然世界,认为自然界的秩序来自超自然力量的支配和安排,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土地、凶禽猛兽等,均为超自然神灵的体现。人类把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他们匍匐在自然神的脚下,通过各种原始宗教仪式对其表示顺从、敬畏,祈求它们的恩赐和庇佑,由此也产生了对自然神的崇拜。  远古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活动方式和地点的变化,多半是因为基因突变、自然环境改变。血缘亲情关系维系了小规模的社会群体。当语言以及传说、神话和宗教等初级文化产生后,基于共同的文化和信仰,形成了大规模的人类社群。人类也从基因自然演变进入文明教化改造阶段。基因变异需要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而文化创造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且能够迅速改变人的行为,并将新的行为方式传给下一代。过去远古人类的行为模式可能维持几万年不变,但对现代人类来说,只要几十年,就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人际交往和经济活动方式。  考古研究表明,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前夕,地球上的狩猎采集者大约有数百万人,但有丰富多元的种族和文化多样性,分成几千个不同的独立部落,也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出现后,即使是在类似的生态环境中,同样的基因组成的人类,也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就成了不同的习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大约7万年前,人类仿佛脱胎换骨,他们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大约45000年前,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人类越过了海洋,抵达了从未有人类居住的澳大利亚大陆。人类也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起初,地球分为几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各由独特的动植物组成,海洋是这些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然而,每当人类到达一个新的地点,生态系统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物种灭绝。考古研究表明,从7万年前至1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波物种灭绝,人类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昆虫和寄生虫,也同样惨遭灭绝。由采集者的扩张导致的第一波物种大量灭绝造成的食物不足和生态环境变化,很可能是人类不得不走出森林,开始人工种植和养殖的重要原因。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的步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