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慢病风险家庭应对与社会干预模式

封面

作者:马敬东

页数:26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53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病防治形式将更加严峻。慢性病的风险效应是多方面的。不管对于患者还是其家庭它都带来了一系列实质上的挑战,并且增加了贫困发生的可能。如何有效消除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呢?研究者与政策制定及实践者试图从三个方面予以应对。一是持续开展慢性病保健与管理的理论模型与干预模式研究;二是围绕慢性病人健康需求开展以价值为基础的卫生体系改革;三是依托日益普及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创新服务模式。本书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农村贫困地区慢性病风险家庭应对模式及社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08JC840005)产出为基础撰写。全书共分为十三章。

作者简介

马敬东,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2009—2010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Takemi研究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华中科技大学智慧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卫生信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副主任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医疗与慢病管理,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病防治形式将更加严峻。慢性病的风险效应是多方面的。不管对于患者还是其家庭它都带来了一系列实质上的挑战,并且增加了贫困发生的可能。如何有效消除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呢?研究者与政策制定及实践者试图从三个方面予以应对。一是持续开展慢性病保健与管理的理论模型与干预模式研究;二是围绕慢性病人健康需求开展以价值为基础的卫生体系改革;三是依托日益普及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创新服务模式。本书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农村贫困地区慢性病风险家庭应对模式及社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08JC840005)产出为基础撰写。全书共分为十三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慢性病风险及疾病负担
一 慢性病流行形势
二 慢性病疾病进程及其影响
三 慢性病的社会风险效应
第三节 互联网医疗概述
一 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与内涵
二 互联网医疗的功能模型
三 互联网医疗与慢病管理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慢病管理相关理论与概念框架
一 赋权理论与患者赋权
二 慢病保健模型
三 慢病创新照护框架
第二节 家庭应对与社会干预相关理论与概念框架
一 家庭功能与家庭复原
二 顾客参与和协作生产
三 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
四 社会风险管理
第三节 信息技术采纳与应用相关理论与概念框架
一 个体层面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模型
二 组织/系统层面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模型
第四节 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理论模型
一 信息技术应用成长模型
二 卫生信息技术应用成长模型
第三章 技术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新兴信息与通信技术概述
一 云计算
二 大数据
三 物联网技术
四 人工智能
第二节 卫生信息基础设施概述
一 电子健康档案
二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第三节 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一 远程医疗与远程健康
二 移动健康
三 患者门户
第四章 中国慢病患者家庭经济风险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分析框架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分析框架
三 关键概念界定
四 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 样本描述
二 慢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现况分析
三 慢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公平性分析
四 慢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一 慢性病与贫困之间相互关联
二 慢性病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影响因素
三 各类健康保障计划效果不太显著
四 政府亟须对慢性病的健康风险效应作出干预
第五章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患者赋权和患者参与
第一节 卫生保健系统中患者角色的变化
一 传统医学实践模式中医患角色界定
二 新医学实践模式中医患角色界定
三 医患角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四 互联网对医患角色变化的驱动作用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在慢病患者赋权与患者参与实践中的应用
一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赋权和患者参与的内容与形式
二 互联网技术在慢病患者赋权与患者参与中的应用
三 慢病患者赋权和患者参与互联网工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基于互联网的慢病患者赋权和患者参与应用的实现与效果:实验研究
一 项目背景
二 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 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 干预的效果
第六章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患者家庭应对与健康价值共创
第一节 慢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应对策略
一 慢病患者生态与家庭系统
二 慢病和患者家庭系统间的交互作用
三 慢病对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
四 慢病患者家庭应对策略
第二节 慢病患者家庭复原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 家庭复原力概念发展及理论建构
二 家庭复原力与健康的关系
三 慢病患者家庭复原过程
四 慢病患者家庭复原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患者家庭干预策略
一 个体层次的干预策略
二 家庭层次的干预策略
三 社区层次的干预策略
第四节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患者家庭参与健康价值共创
一 互联网环境下家庭干预与价值共创整合
二 慢病患者家庭参与健康价值共创的前因
三 慢病患者家庭参与健康价值共创的过程
第七章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卫生保健人员赋能
第一节 互联网医疗与慢病卫生保健人员赋能
一 慢性病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挑战
二 基层卫生保健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三 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机会及其赋能效应
第二节 慢病卫生保健人员赋能系统实现与评估案例研究
一 基层糖尿病管理智能辅助管理系统项目背景
二 主要技术及知识元素
三 主要实现路径
四 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第三节 慢病卫生保健人员采纳赋能系统的影响因素
一 卫生保健人员采纳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
二 基层糖尿病管理智能辅助系统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风险社会干预模式
第一节 融合慢病健康干预和社会风险管理
一 基于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的慢病风险分析
二 慢病健康干预的社会性
三 慢病健康干预和社会风险管理融合框架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卫生保健价值整合模型
一 卫生保健系统变迁与重构
二 卫生保健系统重构中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功能模型
第三节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风险社会干预技术支撑框架
一 我国卫生保健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政策背景
二 3-E功能模型应用的理论基础
三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风险社会干预技术支撑的SP0模型
四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风险社会干预技术支撑的架构体系
第四节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风险医患价值共创模型
一 互联网环境对慢病卫生保健实践及医患互动关系的影响
二 服务主导逻辑视角的引入
三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保健中医患价值共创概念框架
四 互联网环境下慢病保健中医患价值共创模式社会性扩展与延伸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慢病风险家庭应对与社会干预模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