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维君
页数:281页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13814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家园和团圆的温情之书, 是一本散文集。每一个人, 不论身在何方境况如何, 有一个词, 想起来就会觉得无比温暖 —— 家, 有家在, 我们所有的温情和爱意才有一个落脚之处。本书拟邀安意如、安妮宝贝、蔡崇达等知名作者联合执笔。
作者简介
张维君:资深图书策划人,曾初版策划多部优秀图书作品,并先后曾任职国内多家出版机构。
本书特色
最一部讲述家圆和团圆的温情之书。 最全彩四色印刷,华美烫金版。 最严选纸张,文艺高端,精致排版,享受阅读。 最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目录
贾平凹·纺车声声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
庆山·他她
蔡崇达·母亲的房子
安意如·桃花青团
张皓宸·怕失去小姐的故事
陆庆屹·我爸,我妈
邓安庆·慢慢告别
路明·曹安路
沈书枝·安家记
朱威廉·离别依依
姬霄·我的爸爸
熊德启·中锋在黎明前
午歌·火车带我去思念
花大钱·远行的人,你是否也回到了家
姚瑶·回家的意义
陈齐云·新房
崔锦路·家的欢喜,心之所依
喻李齐·向着明亮的那方
节选
易中天 如果你也曾离乡背井,如果你也曾外出谋生,如果你也曾只身一人独自乘坐夜行的列车,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穿行,却突然发现远处的天边有一片灯火,你便会被深深地触动,或许还会流下泪来。 有灯火的地方必有建筑。 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 万家灯火,灯火万家,简简单单四个字,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浓缩了人类漫长的历史。 人类原本没有建筑,当然也没有灯火。因此每当夜幕降临,初萌的人类便只能蜷缩在洞穴里面,像夜行人一样被无边的黑暗包围,不知那漫漫长夜何时才是尽头。 伴随着黑暗的是恐惧。 黑暗首先意味着死亡,同时意味着神秘,以及无形的力量。任何强大有力的东西一旦走进黑暗,就立即被消解和溶化,失去轮廓,无影无踪,就像盐溶入水。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走进黑暗的人,还能再回来吗? 这可没有谱。 同样恐怖的,还有遥远。 遥远跟黑暗一样,也是不可测量的。有谁能说出遥远有多远呢?一个人,无论他走多远多久,哪怕走到最远的地方,遥远依然是遥远。遥远甚至比黑暗还要恐怖。黑暗虽然天天降临,却也天天离去,遥远却永远是遥远。 能够对付遥远的,只有亲近。 可以战胜黑暗的,只有光明。 建筑与家园,便被发明出来。 家园意味着亲近,里面住的是自己人。他们或者与你肌肤相亲,或者与你血肉相连,或者与你朝夕相处,总之是最不遥远,也最可依托。所以,人们遇到危险,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逃回家去! 小孩子这样,成年人也如此。 家园是避风港。 家园是大本营。 家园也是责任田。 实际上,自从有了家园,人类就变成了一个有责任心的物种。他不能再像猿猴那样自由散漫,无所用心地随吃随扔,反倒要为没有电冰箱操心犯愁。他们当中负责食物的也要漫山遍野地东奔西走,但不会走得太远。而且一旦猎取了山鸡和野兔,就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 在那里,婴儿嗷嗷待哺,妻女翘首以盼。 所以,直到今天,人们如果有了收获,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带回家去! 春运的车上大包小包,并不奇怪。 但前提是,你得有个家。 而且,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形式。 我们知道,这就是建筑。 原始建筑几乎都是圆形的,圆心则是火塘。家庭成员等距离地围着火塘分享食物,亲切感和凝聚力,以及温馨可人的情调便油然而生。帐篷或茅屋中心的火,是温暖的源泉,也是战胜黑暗的武器,因为它就是光明。 实际上事情很可能是这样:当篝火在旷野燃起,人们围拢过来自然地形成了圆圈。为了防止风吹灭火,同时也为了更加保暖,又发明了遮风避雨的风篱。风篱越做得更加坚固,就变成了墙。有了墙,建筑就诞生了。 同时诞生的,还有家园。 因为有了墙,人类才既有家,又有园。 事实上,正是靠着墙,建筑实现了空间的分割。这种分割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在那个被称之为家或家园的地方,你可以隐藏或者倾诉心中的秘密,可以与他人共享欢乐或者分担痛苦,可以消除疲劳或者疗治创伤,当然更可以放心安睡,甚至乱发脾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远行的人尽管远行,只要你风雨无阻,只要你有家可归。 哪怕只是一间陋室,一盏孤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