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雄文
页数:243页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23617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发展历史, 知识产权的分类与特征、主体与对象、取得与归属、行使与限制、权利冲突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对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正义性、产业化、商标的创造性等经典热点问题进行独到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归纳总结了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不同观点, 并结合技术、文化、经济和法律的理论分析乃至哲学探究, 提出自己的判断或者见解。
作者简介
杨雄文,1970年生,男,湖南平江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兼职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湘潭大学诉讼法学硕士,东南大学工科学士,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法委会委员,民建华南理工支部副主委。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知识产权课程建设与教学协作专家组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特聘专家。
主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以及国外政府项目在内的共计22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3本、教材3本,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41篇、理工论文3篇。
2015年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
2013、2014年两次获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201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
杨雄文,1970年生,男,湖南平江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兼职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湘潭大学诉讼法学硕士,东南大学工科学士,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法委会委员,民建华南理工支部副主委。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知识产权课程建设与教学协作专家组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特聘专家。
主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以及国外政府项目在内的共计22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3本、教材3本,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41篇、理工论文3篇。
2015年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
2013、2014年两次获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201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
本书特色
本书详细论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发展历史,知识产权的分类与特征、主体与对象、取得与归属、行使与限制、权利冲突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正义性、产业化、商标的创造性等经典热点问题进行独到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归纳总结了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技术、文化、经济和法律的理论分析乃至哲学探究,提出自己的判断或者见解,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
目录
第一节 知识产权体系化基础认同分歧现状
一、认同分歧的总体表现
二、认同分歧的一般表现
第二节 引发体系基础认同分歧的原因
一、私权文化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积淀
二、现代新型消费及其相关文化不断冲击
三、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超出传统法律的知识储备
四、社会转型引发思想多元化
五、国内外各种压力不断增大
第二章 知识产权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
一、列举式定义
二、概括式定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的特征
一、时间性
二、权利内容的多元性与多重性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组成与分类
一、知识产权的组成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第三章 知识产权的属性
第一节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性
二、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问题
三、知识产权私权性与发现权的归属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人权
一、知识产权蕴含人权寓意的思想渊源
二、国际公约与各国立法中的知识产权人权内涵
三、知识产权和人权的冲突、交叉和协调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性质
一、综合性权利说
二、纯粹财产权说
三、人格权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命运
第四节 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的关系
一、知识产权与债权
二、知识产权与物权
第四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社会知识财产的权利观念
一、封建社会之前知识财产化的观念
二、封建社会知识财产的特权制度
三、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李约瑟难题
第二节 近现代社会知识财产的私权化
一、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近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出现
四、后TRIPs时代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变化
第三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待遇原则
二、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三、独立性原则
四、优先权原则
五、公共利益原则
第五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正义性
第一节 正义与非正义的系统观理解
第二节 财产权劳动学说
第三节 人格理论
第四节 激励论
一、激励及其负面后果
二、激励论与利益分配
第五节 社会规划论
第六章 知识产权的对象
第一节 对象与客体之争
一、对象-客体-体说
二、客体-对象分离说
三、辨析
第二节 知识产权对象的种类、范围限制与称谓
一、知识产权对象的种类
二、知识产权对象范围的限制
三、知识产权对象的称谓
第三节 知识产权对象的本质
一、知识产权对象本质的三种主要学说
二、信息有序组合:对知识产权对象的认识
第四节 知识产权对象的特征
一、不具有实体性,依赖载体存在
二、创造性
三、永存性
第七章 知识产权的主体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主体范围
一、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
二、本国主体和外国主体
三、单一主体和共同主体
四、基础主体和后继主体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主体的特点
一、与一般财产权主体的区别
二、国家与知识产权的主体
三、主体仅为自然人情形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主体制度的演进趋向
一、由国内主体向外国主体的演进
二、由自然人主体向法人或者团体组织主体的演进
三、由单向度主体向多向度主体的演进
第八章 知识产权的取得、归属与消灭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取得
一、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二、自动取得与申请取得
三、知识产权的生效时间
四、知识产权的内容效力与空间效力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归属
一、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二、委托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三、职务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四、后续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消灭
一、知识产权消灭的类型
二、知识产权消灭的溯及力
第九章 知识产权的转移
第一节 知识产权转移概述
一、载体转移与知识产权转移的关系
二、知识产权转移的分类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转让
一、知识产权转让的范围
二、知识产权转让的形式
三、知识产权转让对在先许可的影响
四、知识产权转让的行政批准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许可一
一、知识产权许可的要求
二、知识产权许可的类型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其他转移方式
一、继承
二、赠与
三、企业变更
第十章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正当性
第二节 知识产权内部的权利限制
一、基于公共利益的限制
二、基于合理使用的限制
三、基于商业流通需要的限制
四、基于在先使用的限制
第三节 知识产权外部的竞争法限制
一、知识产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
二、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法限制
第十一章 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特点
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产生原因
四、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分类
第二节 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
三、利益兼顾原则
四、坚持公平竞争原则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方法
二、知识产权仲裁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民事保护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
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临时禁令
五、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
一、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概念与特点
二、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门槛
三、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构成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概念与特征
二、知识产权的行政救济
三、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处罚的走向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的资本化
第一节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基础理论探析
一、评估表征——价值说与价格说的通约
二、评估实质——使用价值的主线性
三、评估对象——落足于权利的稀缺性
四、价值来源——与产品或服务的结合性
五、价值衡量——相关市场运营的仿真结果
第二节 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条件
一、权利主体具有合法性
二、符合资本化要求
三、能发挥经济效益
四、履行程序要求
第三节 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模式
一、知识产权的股权化
二、知识产权信托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
四、知识产权担保
五、知识产权转让回许可与融资租赁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四十年(代跋)
一、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整体进路与评述
二、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发展之展望
三、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