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德胜著
页数:551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56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选辑了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德胜教授30多年来从事美学研究的相关论述28篇,涉及美学与文艺美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现象及理论建构探讨等内容。 书中讨论的一些研究课题及其学术观点,如“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微时代’的美学”等曾在国内美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并形成为热点学术话题,代表了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积累和成果。
作者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文艺美学专业、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常务理事等。国家精品课程《美学》主持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美学》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理论、现当代中国美学史、当代审美文化和文艺美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选辑了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德胜教授30多年来从事美学研究的相关论述28篇,涉及美学与文艺美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现象及理论建构探讨等内容。 书中讨论的一些研究课题及其学术观点,如“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微时代’的美学”等曾在国内美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并形成为热点学术话题,代表了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积累和成果。
目录
第一编
中国美学:百年进程及其学术史话题
走过世纪:中国美学的过去与现在——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当前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
现代中国美学历程——中国现代美学史三题
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
功能论思想模式与生活改造论取向——从“以美育代宗教”理解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发生
艺术起源理论的中国形态——“中国美学:1900—1949”研究之一
文化张力与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宗白华美学的一种启示
人生体验论与生活改造论的美学——宗白华美学的理论内容与总体特性
意境:虚实相生的审美创造——宗白华艺术意境观略论
阐扬生命运动表现的理论——宗白华艺术审美理论中的“动”
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
转折与蜕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变
张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性品格
第二编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论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
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文化视野中的民族美学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美学视野中的生态问题
“以文化人”:现代美育的精神涵养功能——一种基于功能论立场的思考
第三编
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
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微时代”的美学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第四编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学科定位
审美文化批评与美学话语转型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
批评的诞生——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合法性问题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真实感性”及其命运——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问题之一
后记
中国美学:百年进程及其学术史话题
走过世纪:中国美学的过去与现在——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当前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
现代中国美学历程——中国现代美学史三题
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
功能论思想模式与生活改造论取向——从“以美育代宗教”理解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发生
艺术起源理论的中国形态——“中国美学:1900—1949”研究之一
文化张力与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宗白华美学的一种启示
人生体验论与生活改造论的美学——宗白华美学的理论内容与总体特性
意境:虚实相生的审美创造——宗白华艺术意境观略论
阐扬生命运动表现的理论——宗白华艺术审美理论中的“动”
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
转折与蜕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变
张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性品格
第二编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论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
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文化视野中的民族美学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美学视野中的生态问题
“以文化人”:现代美育的精神涵养功能——一种基于功能论立场的思考
第三编
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
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微时代”的美学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第四编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学科定位
审美文化批评与美学话语转型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
批评的诞生——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合法性问题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真实感性”及其命运——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问题之一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