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睿盈
页数:278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52813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本书能帮助你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亲密关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懂得了亲密关系心理学,那么你就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主导权。 你可以知道他/她在面对困难时,会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知道他/她在遭遇诱惑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你可以知道他/她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爱你。 两性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他们从懵懂无知、满心期待、怦然心动到最终形影相随、矛盾冲突、内心重建等一系列的心理演变和行为变化。 如果你正处在亲密关系的黑洞期,你不妨看一下这本书,它会给你建设性答案。
作者简介
孙睿盈,原名韦秀英,知名图书策划人。哈佛教育研究学者,深谙“头脑风暴”的理念和方法。策划出版过《哈佛凌晨四点半》《为什么我们的决定常出错》《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诱导心理学》《盲点心理学》《那些你不解的行为,心理学家都有答案》《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情商》《逆商》等畅销书。
本书特色
这部作品主要偏重亲密关系中的两性心理学层面。从心理学角度,两性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渐进的发展过程,期间包含着他们从懵懂无知、满心期待、怦然心动到最终形影相随、矛盾冲突、内心重建、琴瑟和鸣等一系列的心理演变和行为变化。这本书正好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实际的、积极的帮助,亲密关系的深度解密,能使两性相互增加认知,使他们能够以小窥大地看到人性的秘密、文明的衍化、思潮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真相
人际关系的构成
归属的需要
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个人经历的影响
个体差异的影响
人类本性的影响
爱的五种能力
索取还是奉献
好色男与好色女
肉体、灵魂,关于背叛的双重标准
第二章 绝对的爱和性
动物的交配,人类的性爱
“性”和“爱”可以分割吗?
终归要面对的事情
女人的主动权:敢爱、敢想、敢做、敢当
减压方式是性心理的一面镜子
性是否能催生爱?
爱的初体验
婚前同居,别急着做“妻子”
露水情缘、逢场作戏,应该情归何处?
第三章 爱的打开方式
求爱时最被动的居然是男人
一吻定情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
欲擒故纵还是心急
?真情才能换来真爱
太直接的要求容易被直接地拒绝
你能给予的其实比你能索取的更多
这些地方不适合求“爱”
给对方一些小小的暗示
此处无声胜有声,让环境来成全你
顺其自然的身体反应会为你代言
最容易被激发的欲望
察言观色的秘密
恋上谁的床
婉拒别人有多难?
别真把自己当成下半身动物
第四章 男人的蓝
男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第一次
他不爱“燕瘦”爱“环肥”
脱衣的技巧
血色浪漫
一丝不挂?NO
找找借口与耍耍心计
男人更渴望被爱
为何如此好动?
男人为什么喜欢看镜子里的爱情动作片?
他的性幻想对象不是你
男人的希望与获得方向感
过分热情会让他心生猜疑
探秘男人最“受不了”的呻吟声
他说的不一定都是真心话
关于情趣用品
他明明想要,却如此害羞
男人的小情结
男人的速战速决
第五章 女人的粉
女人有没有处男情结?
浓妆背后的女人
小温柔里藏着大能量
男人的表里如一
女人如何宣示主权
她为什么见不得“光”
演技派与实战
是迎合的请求,还是不满的催促
浪漫和快感一样重要
女人也爱听的声音
她需要一个合理的机遇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说这些话很破坏气氛
为何难以全情投入
女人最爱男人身体哪几个部分
“虎妻”出没!
不能忽略的小细节
第六章 心灵和身体:不和谐因素
不近人情的要挟
借口永远比理由多
我们为什么不接吻
为什么男人最容易“性焦虑”
亲密恐惧症,当夫妻生活只剩下了夫妻和生活
深夜里的沉默
当爱消亡时,你会开始厌恶对方的身体
请先打开心结,再化解尴尬
几件小事
第七章 探求彼此迥异的情感嗜好
吵架居然是前戏
“动手动脚”中的乐趣
他居然在衣柜里偷偷藏了一个“情人”
另类的幻想
喜欢拍摄的人
传说中的“一夜七次郎”
第八章 让“爱”有余温
男人的虎头蛇尾怎么解释
你知不知道这些话有多伤人
女人的“事后一根烟”
酣畅之后,他/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你能听出这些善意的谎言吗?
请替对方穿衣
千万别说:“我和你的前任比怎么样?”
完美的收尾与下一次的伏笔
以坚定又温柔的态度谈论心事
让爱意融入生活,而不是只出现在性生活时
节选
人际关系的构成 人是社会动物,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无论你多么喜欢独处,甚至内心希望自己是个“独行侠”,仍然改变不了自己是个社会人的事实,仍然摆脱不了随之而来的人际关系。而所谓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或生活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流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不同的人际关系,也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不一样的距离感。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构成复杂,外延很广,其中主要有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亲密关系等。 亲属关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一切皆可自主选择,那唯有亲属关系是无法选择的。当我们呱呱坠地,在病房中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便注定了我们和父母的亲子关系。无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父母只有一双(当然,养父母也是亲子关系的一种)。亲属关系是个体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亲子关系,当我们处在幼儿期,亲子关系几乎是我们全部情感的依赖所在。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姨舅等,都是亲属关系,天生有着亲切感,正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故古人也有了“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的说法。 相对于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则有了更多可选择性,也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朋友之间,或志同道合,或冤家路窄、不打不相识,或从小一起长大,或半路结交……总之,在生活中,朋友是除了亲属之外,能够给自己精神安慰的那部分人。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发生在求学阶段,传道授业的恩师,同窗共度的同学,都是陪伴自己青春时光的人,人生道路上可能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师生、同学关系,也是相对纯粹、单纯的人际关系。 同事关系,则发生在求学结束、进入职场之后,相对于其他几种关系,同事关系似乎显得距离更远,关系更淡,不过也有例外。进入职场之后,同事是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交集最多的人员之一。或许,未来事业上的伙伴,助力自己走向成功的关键,可能就是你身边哪个同事。 而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与情侣、爱人之间的关系。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互相依赖、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忠诚,并且有着双方之间的秘密,有着一致性的行为和想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亲密关系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或许有人会说:难道其他关系都要为亲密关系让步吗?这不是见色忘义吗? 不要着急反驳,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荒岛上,在这座荒岛上,你不能上网、不能打电话、不能联系到任何人,但是这里鸟语花香,食物丰富,你可以选择一个人来与你共度,那么,你会选择谁?父母?朋友?老师?同学?不知道你的选择是什么,反正我的选择是自己最亲密的爱人。而做出这种选择,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类的核心需要决定的。具体内容,且听下节分解。 归属的需要 亲密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是重中之重,这并不是所谓的见色忘义,而是因为人类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是社会属性的核心。这种需要,是我们对安全、爱和归属的需要。其中归属需要是亲密关系的核心,也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归属感呢?让我们从演化学角度来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都生活在遍布危险的丛林之中,四周到处是獠牙利齿的猛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生活很可能会遇到危险,而一群人生活有更多生存机遇,并且可以更好地繁衍后代。 而如果我们的祖先是一个个安静的美男子,爱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山清水秀的景色,不愿多与人交流,打猎采果子都是一个人,过着充实却孤独的生活。因为是一个人,所以很难猎捕巨大的野兽,也很难在生病时依靠他人的帮助活下来。哪怕活下来了,没有自己的后代,基因也无法延续下去。 在那种环境下,抱团取暖、与他人建立稳定持续又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就显得更加适应环境,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拥有抱团取暖个性倾向的早期人类,子孙后代更可能生存和繁衍。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