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封面

作者:[美]斯蒂芬.卡尔博格著张

页数:17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81631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韦伯的主要学术著作汇集在一起进行研究,用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讨论了韦伯思想的主题,同时也研究了他著作中的分析模式。

作者简介

斯蒂芬??卡尔伯格,国际公认的韦伯研究专家,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小组共同负责人。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外他还写有The Social Thought of Max Weber等许多韦伯研究的著作和文章。他是继T.帕森斯将韦伯的成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译成英文之后的第二个英文译本的译者(2002年)。 张翼飞,男,社会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从事社会理论、社会思想史研究,出版著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个社会思想史的视角》,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殷亚迪,男,社会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从事社会理论、中国近代思想史、历史社会学研究,出版译著《欧洲商贩史》、《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者 韦伯研究者将“难懂的理论家”韦伯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
重构其比较历史社会学中包罗广泛的核心主题
对其著作中连贯的步骤和策略进行多维度的讨论
将其提炼、系统化展示并应用于四个研究案例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重构主题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斯??韦伯对理性的分类:理性化历史进程的分析基础

第二章 观念的“动态自主性”对社会学家是否重要?马克斯??韦伯论彼世救赎宗教的起源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群体的形成

第三章 世界观对过去与现在的影响:马克斯??韦伯论一个被忽视的社会学概

第二部分 韦伯的因果分析模式

导论

第四章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过去与现在恒久而紧密的交织

第五章 宏观比较:防范措施(precaution)、可能性、成就与限制

第六章 理论框架与因果方法论

第三部分 重构韦伯作品的重要进展:儒教、种姓制度与古犹太教的兴起与发展

导论

第七章 儒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八章 印度种姓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第九章 古犹太教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部分 运用韦伯1:深层文化的重要性

导论

第十章 禁欲新教的遗产和美国人的独特性:美国的政治文化

第十一章 现代公民身份的文化根基

第五部分 运用韦伯2:多因果分析与脉络-遇合分析

导论

第十二章 文化悲观主义的起源和扩张:20世纪早期德国公私领域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当代西德的文化和对工作的定位:一项韦伯式的型构分析和比较分析

第六部分 结论:把韦伯带回

附录Ⅰ 社会诸领域在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中心地位:维尔纳·桑巴特的挑战

附录Ⅱ马克斯·韦伯的情感社会学:一个初步分析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