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基于结构转型、时空质均衡演化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研究

封面

作者:胡星

页数:241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96706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 首先从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国内外城镇化质量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 说明其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的理论适用性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试图寻求理论上的突破 —— 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新构建一个新型城镇化理论分析框架, 一种更加适合中国新型城镇化演化发展的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胡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城市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区域金融。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发展经济学教材l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的城镇化理论分析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理论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视角下的聚集经济理论
第三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
第五节 区域(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区位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动态演化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新视角
第一节 演化的定义
第二节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及理论借鉴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的动态演化分析机理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的时空质动态演化阶段与规律
第五节 新型城镇化的动态演化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动力机制及相关检验
第一节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含义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区域空间差异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传统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结构失衡分析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模式类型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第四节 中国传统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中国传统城镇化道路的结构失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影响关系——基于DEA和空间Tobit模型的分析
第一节 理论解析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土地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空间计量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经济—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第一节 经济—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机理与模型
第二节 经济—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分析
第三节 实证结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综合评价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说明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与均衡演化的路径和机制
第一节 经济、社会和空间三大结构的转型
第二节 土地、户籍两大制度的转型
第三节 转型发展与均衡演化的实现路径和机制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一节 人的城镇化——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
第二节 产城融合互动——产业支撑,集群发展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调统筹,全面融合
第四节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点—线一面结合,构建新型城市群系统
第五节 完善社会治理结构——构建“政府—社会一居民”三个层面的城镇公共治理体系
第六节 构建金融支撑体系——多元可持续投融资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效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启示——基于河南省的三个调研案例
第一节 郑州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的金融扶贫模式创新
第二节 改制后的河南省淮滨农村商业银行
第三节 商丘市睢阳区的城乡一体化综合实践探索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基于结构转型、时空质均衡演化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