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

封面

作者:刘卫红

页数:28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306470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建筑学、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融贯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对靠前外遗址或大遗址保护历程回顾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框架;探讨了大遗址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内容体系),提出大遗址景观论;构建起以历史、科学、艺术等文物价值为主的本体价值评价体系和对遗址实践、改造后成果与意义认识为主的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在内的衍生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了我国大遗址保护技术措施体系及其在大遗址保护实践中的运用,为我国大遗址保护提供了普适性的指导;提出了保护陈列展示法、意象展示法、地脉强化法、文脉延伸法、文化展示法等展示设计方法,构建起了静态与动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大遗址展示体系及大遗址解说系统;构建了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理论框架与体系,以其为指导,提出了”田园文化城市”、”文化影视公园”、”田园乡村”和”休闲社区公园”等保护与利用模式;系统讨论了大遗址保护的保障体系,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法律制度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和教育科研体系,以期实现大遗址保护各具体事项的有序实施和推进。

本书特色

大遗址是指遗址或遗迹等遗存本体与其相关联的环境载体共同构成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综合性景观场所。本书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建筑学、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融贯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遗址和大遗址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的必要性;基于对大遗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辨析,提出了大遗址景观论;在价值论、系统论、控制论、人地关系论和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对大遗址的价值、保护技术措施、展示与解说、保护利用模式、保障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构建起了适合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篇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备的著作,对于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实践及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过程 (5)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方法 (8)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
第二章 国外遗址保护与发展 (18)
第一节 国外遗址保护的历程 (18)
第二节 国外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变 (39)
第三章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发展 (46)
第一节 大遗址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6)
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第四章 大遗址概念探讨与大遗址景观论 (69)
第一节 大遗址概念辨析 (69)
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的概念及保护目标 (80)
第三节 大遗址景观论 (86)
第五章 中国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92)
第一节 国外对遗址价值的认知 (92)
第二节 我国对大遗址价值的认知 (102)
第三节 我国大遗址价值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1)
第四节 构建我国大遗址价值及价值评价体系 (114)
第六章 大遗址保护技术措施体系研究 (123)
第一节 大遗址保护原则探讨 (123)
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技术措施探讨 (148)
第七章 大遗址展示与解说体系研究 (176)
第一节 大遗址展示的方法体系 (176)
第二节 大遗址解说系统的设计 (193)
第八章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体系研究 (205)
第一节 大遗址利用的概念和原则 (205)
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现状分析 (213)
第三节 大遗址区产业集聚理论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222)
第四节 基于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理论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讨 (232)
第九章 大遗址保护的保障体系研究 (246)
第一节 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 (246)
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法规保障体系 (262)
第三节 大遗址保护资金保障体系 (265)
第四节 大遗址保护教育科研保障体系 (268)
后记 (27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