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龙虎
页数:3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25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即以资本主义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中国的传播、容受情况。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得以在中国积极传播。在这过程中,一大批新的词汇、术语也开始进入中国,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也成为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这诸多的词汇、术语中间,有一批词汇影响尤为深远,不仅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国人的知识结构和口头表达,甚至还作用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就基本的问题意识而言,由于概念史研究不止关注单一词汇或者概念的语义变化,更强调将概念置于一定的理论框架或者概念图式中,通过概念使用情况的变化洞悉概念义项结构的变迁。所以,该书的着力点不仅在于考察“资本主义”一词的语义变化情况,还侧重于将其置入在革命的语境,通过对其概念图景的综合考察,探讨资本主义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
作者简介
曹龙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015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联合培养。在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A&HCI)、《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二十一世纪(香港)》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即以资本主义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中国的传播、容受情况。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得以在中国积极传播。在这过程中,一大批新的词汇、术语也开始进入中国,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也成为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这诸多的词汇、术语中间,有一批词汇影响尤为深远,不仅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国人的知识结构和口头表达,甚至还作用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就基本的问题意识而言,由于概念史研究不止关注单一词汇或者概念的语义变化,更强调将概念置于一定的理论框架或者概念图式中,通过概念使用情况的变化洞悉概念义项结构的变迁。所以,该书的着力点不仅在于考察“资本主义”一词的语义变化情况,还侧重于将其置入在革命的语境,通过对其概念图景的综合考察,探讨资本主义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
目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给定实在”与“建构式认知”:“资本主义”研究的文献评述
第三节 概念史研究的方法与理念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第一章 “资本主义”概念的西方缘起
第一节 从马克思有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说起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词源学考证
第三节 “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两个基本领域及其具体情况
第四节 “资本主义”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
小结
第二章 植入中国语境的“资本主义”概念
第一节 中文译名的定型及其初期使用(一):“资本”
第二节 中文译名的定型及其初期使用(二):“资本家”
第三节 中文译名的定型及其初期使用(三):“资本主义”
第四节 “资本主义”概念图景的生成及其展布
小结
第三章 民族革命: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概念连接
第一节 “帝国主义”概念的接引与早期使用
第二节 从“帝国主义列强”到“资本帝国主义”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提出及其政治表意
小结
第四章 阶级革命:敌友划分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概念丛
第一节 “资产阶级”概念的翻译与容受
第二节 革命对象的勘定及表述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民族性”界说
第四节 “小资产阶级”:从“阶级实体”到“思想意识”
小结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框架下的“资本主义”概念与修辞
第一节 “旧”与“新”:“民主革命”的限定修饰词
第二节 资本主义合理性空间的概念化设定
第三节 作为资本主义必然替代者的社会主义
第四节 正反概念的张力: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
小结
结语
第一节 “资本主义”概念的内在张力及其呈现
第二节 本书的适用范围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