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宏著
页数:212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32130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势与创新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本书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研究视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批判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实践经验、内在结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可能路径。
作者简介
李宏,法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东莞市委政法委社会治理专家库委员、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莞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理论动态》《学术研究》《理论导刊》《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概念诠释
一、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
第二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建设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源循环利用思想
五、列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思想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思想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政治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法制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制度思想
第四节 西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有益借鉴
一、环境政治学的制度思想
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思想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内在逻辑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程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起步探索时期(1949—1977)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初步奠基时期(1978—1991)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稳步开展时期(1992—201 1)
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全面提升时期(2012至今)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系统科学的理论逻辑
二、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
三、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于治理功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基于治理主体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基于治理过程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特征
一、中国生态文明制度致力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优势
二、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贡献新方案
三、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对资本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超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效
一、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
二、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三、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制度耦合问题
二、生态文明制度内在子系统的协同问题
三、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执行及监督问题
四、国际环保公约的国内适用与履行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基本经验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
一、生态文明制度理念的先进性
二、生态文明制度结构的稳定性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三、全面把握坚持生态文明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意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世界意义: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第一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立
二、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觉
三、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信
第二节 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统领地位
三、坚持人民立场作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节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可行路径
一、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概念诠释
一、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
第二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建设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源循环利用思想
五、列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思想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思想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政治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法制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制度思想
第四节 西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有益借鉴
一、环境政治学的制度思想
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思想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内在逻辑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程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起步探索时期(1949—1977)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初步奠基时期(1978—1991)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稳步开展时期(1992—201 1)
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全面提升时期(2012至今)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系统科学的理论逻辑
二、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
三、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于治理功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基于治理主体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基于治理过程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特征
一、中国生态文明制度致力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优势
二、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贡献新方案
三、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对资本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超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效
一、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
二、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三、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制度耦合问题
二、生态文明制度内在子系统的协同问题
三、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执行及监督问题
四、国际环保公约的国内适用与履行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基本经验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
一、生态文明制度理念的先进性
二、生态文明制度结构的稳定性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三、全面把握坚持生态文明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意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世界意义: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第一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立
二、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觉
三、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自信
第二节 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统领地位
三、坚持人民立场作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节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可行路径
一、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