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新纶

封面

作者:鲍宗豪

页数:22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173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25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成果为基础,提炼10多年来在全国80多个城市调研、指导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既是破解不同时期“不协调”难题的需要,更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从理论层面研究:以“中国化”的实践为基础,研究并构建中国特色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1)“协调发展”的理论范式,着重研究并构建以中国“文明发展”为范式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2)“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3)“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精神价值研究。从实践层面研究:凸显文明城市作为引导可持续城市化的实践理性,保障对“公共空间”“公共需求”等“五大关怀”的实践价值,促进文明幸福的民生工程的共建共享。

作者简介

鲍宗豪教授,1949年12月17日出生,浙江奉化人。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2008、2011、2015版首席专家、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5年与基辛格、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等16人聘为黑龙江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近年来,着重研究文化、文明与社会现代化。代表性论著和编著:《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权利论》、《知识与权利》、《科学发展观论纲》、《科学发展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科学发展指数》、《中国社会建设报告》等43本;1984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世界经济评论》《欧洲经济伦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文章)400余篇。 《论无知》一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6—1993)著作类二等奖,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育人的有效性》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科学发展论——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研究报告》获(2006~2007年度)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5项。 2016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7年10月入选中国人文社科评论研究中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的排行榜”,以及中国社会学最有影响力排行榜学者。2002年、2005年先后二次获上海市“精神文明优秀组织者奖”。

本书特色

本书以25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成果为基础,提炼10多年来在全国80多个城市调研、指导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既是破解不同时期“不协调”难题的需要,更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从理论层面研究:以“中国化”的实践为基础,研究并构建中国特色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1)“协调发展”的理论范式,着重研究并构建以中国“文明发展”为范式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2)“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3)“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精神价值研究。从实践层面研究:凸显文明城市作为引导可持续城市化的实践理性,保障对“公共空间”“公共需求”等“五大关怀”的实践价值,促进文明幸福的民生工程的共建共享。

目录


上篇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理论范式、动力机制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脉络
第二节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
第三节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范式
第一节 研究“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理论范式
第二节 “文明发展”对“发展”理论范式的扬弃
第三章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本质
第一节 “文明发展”引导“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解构“增长主义”,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章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资本的“文明化”是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构建中国特色“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动力机制的路径
第五章 构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第一节 构建“两个文明”利益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共建共享“两个文明”利益共同体的实践
中篇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利益共同体”的实践
第六章 文明城市: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文明城市”价值的共同追求
第二节 “文明城市”价值共识的体系建构
第三节 “文明城市”价值共识的实践发展
第七章 文明城市:共同的文明信仰
第一节 追求“文明城市”内蕴的信仰
第二节 表达信仰的载体和制度平台
第三节 搭建城市文明的信仰平台
第四节 实现城市文明信仰的三维路径
第八章 文明城市:深刻的社会革命
第一节 引导城市走出“土地资本化”驱动社会风险的革命
第二节 文明城市创建:变革城市管理方式的革命
第三节 文明城市创建:变革社会治理方式的革命
第九章 “文明城市”: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新模式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全国文明城市是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
第三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
下篇 “文明创建”:共建共享“两个文明”的制度安排
第十章 “文明创建”的制度化构建
第一节 “文明创建”制度化及其意义
第二节 “文明创建”制度化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文明创建”制度化的文化环境
第十一章 “文明创建”制度化的载体
第一节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文明创建”的制度化载体
第二节 实现“文明创建”的系统方法
第三节 “文明创建”制度安排的创新
第十二章 “文明创建”的新追求:志愿服务的制度化
第一节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研究
第二节 借鉴国外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经验
第三节 中国若干城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创新
第四节 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反思
第十三章 “文明创建”的根基:社会诚信的制度化
第一节 中国诚信制度供给需破解“三大短板
第二节 诚信制度供给短板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制度供给
第四节 诚信制度供给的机制与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新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4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