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郁卓
页数:332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20943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便是以制度演变为主线,通过梳理两个典型国家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历程,解读家事解纷机制的构建方式和完善措施。
作者简介
邹郁卓,女,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纠纷解决、民事证据法学。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便是以制度演变为主线,通过梳理两个典型国家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历程,解读家事解纷机制的构建方式和完善措施。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评述
三、研究主线与思路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家事纠纷的界定及特征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家事纠纷的特征
三、以家庭冲突学为视角
第二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界定及功能
一、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
二、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式
三、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
第二章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式探讨
第一节 美国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
一、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流程
二、现代视野下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三、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特征
四、对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
第二节 日本模式: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流程
二、现代视野下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三、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特征
四、对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与局限
第一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现状
一、实体法方面:法源分散
二、程序法方面:程序一元
三、行政法方面:多头主管
第二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司法现状
一、社会嬗变下的挑战与课题
二、习惯与规则的矛盾冲突
三、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疲态表达
四、儿童权益问题的关注不足
五、离婚后探视权的执行困难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闽、赣两地基层法院的样本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大纲
一、研究方法
二、访谈大纲
三、访谈对象
第二节 法院的形式理性
一、符号化法院
二、数目字管理
第三节 法官的实践理性
一、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程序认知
二、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角色认知
三、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调解倾向
四、法官在家事纠纷解决中的策略运用
五、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未来展望
第四节 样本分析:微观行动者
一、当事人
二、律师
三、社会参与者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与重塑
第一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重塑
一、家事诉讼观的演进
二、前瞻型的诉讼理念
三、特殊性的程序法理
第二节 引入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一、赋予儿童意见表达权
二、增设程序监理人制度
三、离婚后儿童利益保护
四、完善法庭的服务供给
第三节 家事诉讼程序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界定
二、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选择
三、家事诉讼程序的审理模式探讨
四、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化构想
第四节 家事法院(庭)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法院(庭)模式介绍
二、我国各地探索式实验做法及效果分析
三、设立专门家事审理机构的模式选择
四、我国家事法庭设置的制度化构想
第五节 家事调解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调解模式介绍
二、家事调解的模式选择
三、我国家事调解的制度化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评述
三、研究主线与思路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家事纠纷的界定及特征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家事纠纷的特征
三、以家庭冲突学为视角
第二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界定及功能
一、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
二、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式
三、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
第二章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式探讨
第一节 美国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
一、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流程
二、现代视野下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三、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特征
四、对美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
第二节 日本模式: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流程
二、现代视野下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三、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特征
四、对日本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与局限
第一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现状
一、实体法方面:法源分散
二、程序法方面:程序一元
三、行政法方面:多头主管
第二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司法现状
一、社会嬗变下的挑战与课题
二、习惯与规则的矛盾冲突
三、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疲态表达
四、儿童权益问题的关注不足
五、离婚后探视权的执行困难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闽、赣两地基层法院的样本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大纲
一、研究方法
二、访谈大纲
三、访谈对象
第二节 法院的形式理性
一、符号化法院
二、数目字管理
第三节 法官的实践理性
一、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程序认知
二、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角色认知
三、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调解倾向
四、法官在家事纠纷解决中的策略运用
五、法官对家事纠纷解决的未来展望
第四节 样本分析:微观行动者
一、当事人
二、律师
三、社会参与者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与重塑
第一节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重塑
一、家事诉讼观的演进
二、前瞻型的诉讼理念
三、特殊性的程序法理
第二节 引入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一、赋予儿童意见表达权
二、增设程序监理人制度
三、离婚后儿童利益保护
四、完善法庭的服务供给
第三节 家事诉讼程序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界定
二、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选择
三、家事诉讼程序的审理模式探讨
四、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化构想
第四节 家事法院(庭)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法院(庭)模式介绍
二、我国各地探索式实验做法及效果分析
三、设立专门家事审理机构的模式选择
四、我国家事法庭设置的制度化构想
第五节 家事调解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化构想
一、家事调解模式介绍
二、家事调解的模式选择
三、我国家事调解的制度化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