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建平
页数:4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04718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徐建平,女,1965年生,河北灵寿县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住《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世界宗教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河北经济史》《晚清直隶总督与辖区经济开发》等学术著作多部,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在系统收集有关史料和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
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社会背景和
直隶行政体制改革、司法改革、
地方自治与政治参与、顺直谘议
局的改政实践与社会改革等宪政
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
析,探讨了社会各种势力在宪政
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清
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近代
政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三 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 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的直隶地方社会
一 新经济关系的萌发
二 思想文化的丕变
第二节 直隶舆论界的政治表达
一 直隶民办报纸与宪政宣传
二 直隶地方官报与宪政宣传
第三节 直隶社会各界的立宪活动
一 直隶绅、商的立宪活动
二 滦州新军的立宪活动
三 直隶学界的立宪活动
第四节 直隶地方官的宪政诉求
一 直隶总督的宪政认知
二 直隶基层官员的宪政改革对策
三 直隶地方官对宪政的督导
第三章 清末直隶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节 直隶行政机构改革
一 整饬吏治
二 行政组织改革
三 行政机构职能改革
第二节直隶行政区划改革
一 直隶疆域改制大讨论
二 加强边地建设
三 京畿区划改革
第三节 直隶八旗改制
一 直隶改旗为民的规划
二 直隶旗人与宪政改革
第四章 清末直隶司法制度改革
第一节 直隶司法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一法律人才培养走向正规化
二 注重对官绅短期培训
三 派遣留学生培养法政人才
第二节 直隶审判制度改革
一 新式审判机构的创建
二 直隶新式审判制度解读
三 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努力
四 直隶检察制度的创建
五 直隶基层司法制度改革
第三节 清末直隶狱政改革
一 导入西方近代狱政理念
二 创新监狱管理模式
三 明确监狱部门职责
第四节 直隶各界与清末修律
一 直隶与清末民法建设
二 直隶与清末刑法建设
三 直隶与清末媒体立法改革
四 主张制定“航律”
第五章 清末直隶地方自治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直隶地方自治兴起的背景分析
一 思想渊源
二 租界的示范效应
三 都统衙门的影响
第二节 天津自治模式剖析
一 天津府自治局的创办
二 天津县议事会、董事会的成立
三 天津自治的社会功能考察
第三节 直隶地方自治的全面展开
一 自治人才的储备
二 直隶上级自治的发展
三 直隶下级自治建设
第四节直隶地方自治中的社团
一 政治类社团
二 经济类社团
三 风俗改良类社团
四 科教文化类社团
五 清末直隶社团的启示
第六章 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与社会改革
第一节 顺直谘议局的筹备与选举
一筹备选举
二 顺直谘议局的建立
三 选举的特点
四 选举的意义
第二节 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
一 顺直谘议局的运作
二 顺直谘议局与国会请愿运动
三 顺直谘议局与辛亥革命
第三节 顺直谘议局与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一争取分权制衡
二 加强监督制约
三 注重协调功能
四 以“自治”限制“官治”
第四节 从议案看顺直谘议局的改革趋向
一 以经济改革促宪政改革
二 推广教育以增强立宪的国民基础
三 扭转社会风气以培植立宪的社会土壤
第七章 结语
一 直隶宪政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二 直隶宪政改革的特点
三 直隶宪政改革的历史启示
附
参考文献
节选
《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研究》一书系统收集有关史料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社会背景和直隶行政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地方自治与政治参与、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与社会改革等宪政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社会各种势力在宪政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