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联华文傅蓉蓉
页数:287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68781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是指以宋代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的,以新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理性,追求博洽,突破传统审美惯性的一种文学类型,与唐型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文学类型的迁移变化与唐宋之间社会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南移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北宋初百年间南方经济的多方面地崛起,以及这种崛起带来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人文素质的变化是宋型文学建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推动力,详细地分解这种推动力,我们将能够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找到关键性的锁匙。
本书研究所涉的“北宋前期”指宋兴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南方”地域范围则限于北宋至道三年划定的天下十五路中的江南、两浙、福建以及广南东诸路,这也是传统中原视点中的南方之地。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概念,也是一个区域文化概念。“文学转型”是指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变过程中传统诗文中出现的新质,表现在文学流派形成、创作实践及理论批等
作者简介
傅蓉蓉,字牧心,1973年生于上海梧桐深处的老卢湾,幼年好诗,长而习文。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独立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作完成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诗刊》《诗潮》《诗词家》等有名诗歌期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生平志趣,读书写作以及行走在大地上寻觅远去文明的背影。
目录
北宋前期文学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代引)
上编
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宋代文学转型的基础环境第一章北宋前期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缘由
第一节自然条件的变迁
第二节汴梁为都的经济意义
第三节经济重心南移的社会基础——人口迁徙
第二章经济圈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三大经济集群的形成
第二节聚族而居的大家庭格局在南方地区广泛形成
第三节南方经济贡献度分析
中编
南方经济圈的文化影响第一章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文化心理影响
第二章南方教育发展状况及其文化影响
第一节南方基础教育状况描述
第二节北方学校制度与北方教育观念
第三章南方书籍印刷与收藏对知识普及的状态及影响
第一节五代以来南方官方藏书与民间藏书状况
第二节杭州书坊、闽地书肆的运作与学术传播
第四章南方寺院经济发展对僧人群体的影响
第一节南方寺院的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南方诗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五章文化普及对南方文人群体的影响
第一节南方文人集团的崛起
第二节“核心圈”南方文人对宋初主流文化格局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南方文人集团崛起对统治者及北地文人的心理影响
第四节南方文化因素对词体文学美学风格形成的关键影响
下编
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学转型的互动关系第一章宋型诗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宋初修书与宋型诗新质萌芽之关联
第二节宋初骈文提供的诗学养料
第二章南方佛教诗学对宋型诗建构的影响
第一节宋初僧人诗学理念与创作中的宋型诗“新质”萌芽
第二节孤山智圆诗学对宋型诗新质建构的影响
第二节雪窦重显的“活法”理论及其影响
第三章宋文创作中的“务实”取向
第四章科举与文学之互动
第一节文体之争与文化之争
第二节欧阳修与南北文化融合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上编
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宋代文学转型的基础环境第一章北宋前期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缘由
第一节自然条件的变迁
第二节汴梁为都的经济意义
第三节经济重心南移的社会基础——人口迁徙
第二章经济圈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三大经济集群的形成
第二节聚族而居的大家庭格局在南方地区广泛形成
第三节南方经济贡献度分析
中编
南方经济圈的文化影响第一章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文化心理影响
第二章南方教育发展状况及其文化影响
第一节南方基础教育状况描述
第二节北方学校制度与北方教育观念
第三章南方书籍印刷与收藏对知识普及的状态及影响
第一节五代以来南方官方藏书与民间藏书状况
第二节杭州书坊、闽地书肆的运作与学术传播
第四章南方寺院经济发展对僧人群体的影响
第一节南方寺院的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南方诗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五章文化普及对南方文人群体的影响
第一节南方文人集团的崛起
第二节“核心圈”南方文人对宋初主流文化格局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南方文人集团崛起对统治者及北地文人的心理影响
第四节南方文化因素对词体文学美学风格形成的关键影响
下编
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学转型的互动关系第一章宋型诗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宋初修书与宋型诗新质萌芽之关联
第二节宋初骈文提供的诗学养料
第二章南方佛教诗学对宋型诗建构的影响
第一节宋初僧人诗学理念与创作中的宋型诗“新质”萌芽
第二节孤山智圆诗学对宋型诗新质建构的影响
第二节雪窦重显的“活法”理论及其影响
第三章宋文创作中的“务实”取向
第四章科举与文学之互动
第一节文体之争与文化之争
第二节欧阳修与南北文化融合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