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振林
页数:583页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60675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张振林的学术论文精选集,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多年。第一部分“理论·方法·综合”主要介绍古文字释读、研究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为古文字学研究指明道路;第二部分“古文字之字、词、铭文考释”则通过细致分析考证、澄清关于古文字的多种难点与疑点;第三部分“怀念·感恩”是抒情之作,回顾了带领作者走上学术之路的恩师及漫漫学术路;第四部分“序言”是对古文字学界其他学者著作的评介。
作者简介
张振林,广东兴宁人,1939年生。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金文释读、简牍文字、鸟虫书、战国文字、古文字资料的语言学研究以及文字学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发明和贡献。
本书特色
本书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张振林的学术论文精选集,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多年。最部分“理论·方法·综合”主要介绍古文字释读、研究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为古文字学研究指明道路;第二部分“古文字之字、词、铭文考释”则通过细致分析考证、澄清关于古文字的多种难点与疑点;第三部分“怀念·感恩”是抒情之作,回顾了带领作者走上学术之路的恩师及漫漫学术路;第四部分“序言”是对古文字学界其他学者著作的评介。
目录
一、理论·方法·综合
试谈古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
对族氏符号和短铭的理解
古文字中的羡符——与字音字义无关的笔画
战国期间文字异形面面观
《说文》从辵之字皆为形声字说
谈谐声的慢声音变——兼谈从由从兔等一类字的读音
试论缓读析言在上古汉语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商周铜器铭文之校雠
篇章语法分析在铭文解读中的意义(上)——谈篇章语法在西周铭文释字、解词中的作用
篇章语法分析在铭文解读中的意义(下)——谈篇章语法在西周铭文析句、解词中的作用
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
谈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竹简的拼接
汉字的产生、性质及其构成
文字与符号标记
关于汉字起源的理论
古文字与隶变
关于汉字发展的规律
漫话篆刻
关于语文工作的两分法与三分法
开展词本位的汉字族群研究
同音代替繁简字宜做适当调整
二、古文字之字、词、铭文考释
“□徒”与“一□□之”新诠
释□
释□——兼议“□、□、□”等字及相关问题
关于更正器名的意见
缂丝史的珍贵资料
中山靖王鸟篆壶铭之韵读——兼与肖蕴同志商榷
彝铭中的“日”与“易……旂×日用事”鄙见
关于两件吴越宝剑铭文的释读问题
郧右屋戟跋
毛公□鼎考释
先秦“要”“娄”二字及相关字辨析——兼议散氏盘之主人与定名
《史记》《汉书》之“获若石云”解——石鼓本有名,日“陈宝”
金文“易”义商兑
师旃鼎铭文讲疏
“则繇隹”解
“□狄不享”“□裹不廷”与“率褱不廷方”新解——兼释□、□二字
释“□”“□”——兼说规、矩
释“立□成□”与“铸保簋用典格伯田”解
释,方
出土文献中的“万”“穷”“□”“脯”等字的释读
释“□□(本)、□□(拔)”之我见
一组与□、□相关的疑难字释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罕见的合音字——反切拼音的发明和文字实践的遗迹
韩阳戈铭文考释
南越量铭考
汉字的故事:曲
三、怀念·感恩
容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为纪念容庚先生诞生九十周年而作
希白师治学道路初探
容庚先生与书画篆刻
关于容老“保守”的答辩
我和第四版《金文编》
锡永师领我进入科研门
老师的哪些话,让你终生难忘?——为纪念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而作
四、序言
赵平安《隶变研究》序
陈双新《两周青铜乐器铭辞研究》序
朱其智《西周铭文篇章指同及其相关语法研究》序
何添《论(说文)四级声子》序
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序
陈英杰《文字与文献研究丛稿》序
王晶《西周涉法铭文汇释及考证》序
商艳涛《西周军事铭文研究》序
陈英杰《容庚青铜器学》序
附 录
张振林自述
张振林著述年表(附所指导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张振林先生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和对金文研究的两大贡献
张振林先生的简牍学研究
编后记
试谈古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
对族氏符号和短铭的理解
古文字中的羡符——与字音字义无关的笔画
战国期间文字异形面面观
《说文》从辵之字皆为形声字说
谈谐声的慢声音变——兼谈从由从兔等一类字的读音
试论缓读析言在上古汉语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商周铜器铭文之校雠
篇章语法分析在铭文解读中的意义(上)——谈篇章语法在西周铭文释字、解词中的作用
篇章语法分析在铭文解读中的意义(下)——谈篇章语法在西周铭文析句、解词中的作用
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
谈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竹简的拼接
汉字的产生、性质及其构成
文字与符号标记
关于汉字起源的理论
古文字与隶变
关于汉字发展的规律
漫话篆刻
关于语文工作的两分法与三分法
开展词本位的汉字族群研究
同音代替繁简字宜做适当调整
二、古文字之字、词、铭文考释
“□徒”与“一□□之”新诠
释□
释□——兼议“□、□、□”等字及相关问题
关于更正器名的意见
缂丝史的珍贵资料
中山靖王鸟篆壶铭之韵读——兼与肖蕴同志商榷
彝铭中的“日”与“易……旂×日用事”鄙见
关于两件吴越宝剑铭文的释读问题
郧右屋戟跋
毛公□鼎考释
先秦“要”“娄”二字及相关字辨析——兼议散氏盘之主人与定名
《史记》《汉书》之“获若石云”解——石鼓本有名,日“陈宝”
金文“易”义商兑
师旃鼎铭文讲疏
“则繇隹”解
“□狄不享”“□裹不廷”与“率褱不廷方”新解——兼释□、□二字
释“□”“□”——兼说规、矩
释“立□成□”与“铸保簋用典格伯田”解
释,方
出土文献中的“万”“穷”“□”“脯”等字的释读
释“□□(本)、□□(拔)”之我见
一组与□、□相关的疑难字释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罕见的合音字——反切拼音的发明和文字实践的遗迹
韩阳戈铭文考释
南越量铭考
汉字的故事:曲
三、怀念·感恩
容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为纪念容庚先生诞生九十周年而作
希白师治学道路初探
容庚先生与书画篆刻
关于容老“保守”的答辩
我和第四版《金文编》
锡永师领我进入科研门
老师的哪些话,让你终生难忘?——为纪念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而作
四、序言
赵平安《隶变研究》序
陈双新《两周青铜乐器铭辞研究》序
朱其智《西周铭文篇章指同及其相关语法研究》序
何添《论(说文)四级声子》序
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序
陈英杰《文字与文献研究丛稿》序
王晶《西周涉法铭文汇释及考证》序
商艳涛《西周军事铭文研究》序
陈英杰《容庚青铜器学》序
附 录
张振林自述
张振林著述年表(附所指导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张振林先生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和对金文研究的两大贡献
张振林先生的简牍学研究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