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昌松,陈一鸣著
页数:128页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68268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青春电影类型学概念、华语青春电影与美国青春电影的比较、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台湾青春电影后现代情境下的青春价值观、香港青春电影的青春消费文化等。
作者简介
王昌松,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教授、分校东盟及华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马来西亚Flick Fiesta电影节评委。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多篇,参与著作《分立观照?文化比照:亚洲电影的当下景观》《亚洲类型电影:历史与当下》《亚洲电影研究教程》及《亚洲电影蓝皮书》系列等,著有Chinese Youth Cinema: Youth Film as a Genre(英文)。
陈一鸣,任教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口语传播、影视文化研究、媒介政治及话语分析。出版编著《华人形象全球调查(伦敦卷、圣保罗卷)》《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记者型主持人》,译著《美国播音主持实用教程:媒体演播指南(第三版)》《跨文化传播(第五版)》《演讲学(第七版)》。
本书特色
青春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所处时代的特性以及年轻人的面貌。本书聚焦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产的多类型青春电影,从人物关系、剧情冲突、文本表达等角度,探寻三地青春电影的不同特征,探寻青春类型片和亚类型片的类型代码,并从历史的高度纵观三地青春电影的发展走向。本书丰富了关于中国青春电影的研究,让这一电影类型在中国语境下得到系统化、理论化的探讨。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青春电影类型学概念
第一节 青春电影概述
第二节 华语青春电影主要亚类型及定义
第三节 华语电影中的青春形象
第二章 华语青春电影与美国青春电影的比较
第一节 文化基础视角的不同
第二节 校园青春片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犯罪题材青春片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中国大陆青春电影: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赖小子》:边缘化乡村少年的社会场
第二节 《山楂树之恋》:向纯真的青春爱情致敬
第三节 《玩酷青春》:都市青年在自我认同与“自主权”间的纠结
第四章 中国台湾青春电影:后现代情境下的青春价值观
第一节 《九降风》:“九宫格”青春人物关系中的青春文化
第二节 《夏天的尾巴》:现实主义语境下的青春爱情
第五章 中国香港青春电影:青春消费文化
第一节 《烈日当空》:“视觉快感”与焦灼青春状态的对峙
第二节 《为你钟情》:青春恋物与怀旧叙事
第六章 华语青春电影与跨文化含义(代结语)
第一节 青春文化与青春类型片
第二节 对后续青春电影类型学研究的看法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青春电影类型学概念
第一节 青春电影概述
第二节 华语青春电影主要亚类型及定义
第三节 华语电影中的青春形象
第二章 华语青春电影与美国青春电影的比较
第一节 文化基础视角的不同
第二节 校园青春片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犯罪题材青春片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中国大陆青春电影: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赖小子》:边缘化乡村少年的社会场
第二节 《山楂树之恋》:向纯真的青春爱情致敬
第三节 《玩酷青春》:都市青年在自我认同与“自主权”间的纠结
第四章 中国台湾青春电影:后现代情境下的青春价值观
第一节 《九降风》:“九宫格”青春人物关系中的青春文化
第二节 《夏天的尾巴》:现实主义语境下的青春爱情
第五章 中国香港青春电影:青春消费文化
第一节 《烈日当空》:“视觉快感”与焦灼青春状态的对峙
第二节 《为你钟情》:青春恋物与怀旧叙事
第六章 华语青春电影与跨文化含义(代结语)
第一节 青春文化与青春类型片
第二节 对后续青春电影类型学研究的看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