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二王行书要领精讲

封面

作者:宋民著

页数:132页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480727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二王行书要领精讲》遵循“内容精要、要领精确、语言精练”的“精讲”编写原则,具有范字法度完善、要领简明科学、规律典型概括、内容尚美重艺、讲解规范系统等特色。

作者简介

宋民,斋号两山堂。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方向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连书法院副院长。 著有《中国古代书法美学》《书法美的探索》《行书教程》《隶书教程》。曾编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书法美学》教材、主编“翰墨薪传工程”师资培训教材《书法美学概论》《楷书教程》《硬笔书法教程》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出版的高校教材《艺术欣赏教程》等。 书法、篆刻作品和论文都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和学术讨论会中获奖、入展、入选。

本书特色

(一)范字法度完善。从《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王羲之书金刚经》《集王羲之书兴福寺碑》等碑帖和王羲之手札以及王献之手札等众多行书作品中,按照笔画技法、结字规律、偏旁形式和章法特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精选了充分体现行书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具有较完备的经典法度的行书范字,并遵循行书笔画要领和结字规律,对某些笔画残缺、结构不当的字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而使范字的行书法度和特点更加完善,便于正确地讲解二王行书艺术规律。通过这些范字的临习,读者可以更顺利地掌握行书要领,在行书创作中得心应手。每一单元中选择恰当的范字,进行特定笔画、结构的讲解。结字规律和偏旁形式部分,也有能体现某种结构形式、结字规律和偏旁特点的范字。本书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临摹、借鉴对象,有利于学书者更恰当地练习,帮助掌握二王行书的笔画和结字。(二)要领简明科学。术语、书写要领、提示的语言精练简洁,科学规范,容易理解。突出有代表性的笔画、结构样式,避免复杂烦琐的训练,排除字帖中不合艺术法度的笔画和结构样式。讲解中,参照楷书规范字的笔画和偏旁名称,在与楷书的比较中,讲解不同笔画和左右偏旁、上下偏旁、包围偏旁的书写要领和结字规律,便于学书者顺利掌握二王行书的笔画、偏旁和结字特点。(三)规律典型概括。将典型性的艺术规律、审美要求等作科学、简要概括,便于记忆、掌握。笔画部分概括了以势为主的行书笔画技法特性;结字部分充分讲解仰俯、转侧、向背、大小、主次、疏密、透气、穿插、避让、高低、宽窄、变换等书法结字规律在二王行书中的体现。将审美要求、艺术规律贯穿于各环节的书写要领和范字讲解中。引导学书者按艺术规律写字,而不是死记硬背字帖写字。按规律讲范字,通过范字学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内容尚美重艺。强调行书笔画书写性的生动笔力笔势,注重结构的平衡、协调、参差、变化的美感。突出书法的艺术规律、审美精神、文化价值。引导学书者从单纯写字上升到书法境界,从写对字发展到写好字、写美字阶段,并通过书法进一步去把握中国古典艺术精神,达到对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 (五)讲解规范系统。按笔画技法、结字规律、偏旁形式和章法特性等有步骤地讲解、练习。第一编讲解二王行书的基本笔法,说明横、竖、撇、捺、点等单一笔画和折、竖钩、弯钩、横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提等复合笔画的书写要领。第二编讲解仰俯、转侧、向背、大小、主次、疏密、透气、穿插、避让、高低、宽窄、变换等结字规律。第三编讲解左右偏旁、上下偏旁、包围偏旁的书写方法。第四编讲解横不齐列、纵见欹侧、引带接递、连绵流贯、腾左挪右、穿插迎就、大小错落、疏密相间、重字能殊、同类显异、行款参差、终篇和谐等章法特性。各环节之间有机联系,笔画、结构、偏旁和章法的要领互相参照。内容归类合理,有密切逻辑关系。将知识、技法、理论等系统地统一起来,便于整体把握二王行书的基本要领。

目录

导言
一、《二王行书要领精讲》编写说明
二、二王行书的艺术特点
第一编 笔画技法
第一单元 基本笔法
第二单元 单一笔画
第三单元 复合笔画
第四单元 连笔
第二编 结字规律
第一单元 仰俯转侧向背
第二单元 大小主次
第三单元 疏密透气
第四单元 穿插避让
第五单元 高低宽窄变换
第三编 偏旁形式
第一单元 左右偏旁
第二单元 上下偏旁
第三单元 包围偏旁
第四编 章法特性
第一单元 横不齐列纵见欹侧/7D
第二单元 引带接递连绵流贯
第三单元 腾左挪右穿插迎就
第四单元 大小错落疏密相间/72D
第五单元 重字能殊同类显异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二王行书要领精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3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