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页数:189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10248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简介
《江西玉山渎口婺州窑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相关资料
插图:7.修复。侈口,尖唇,腹壁略厚,底微内凹,底部稍薄。素面。胎灰白色,内外均酱釉。内满釉,外只有口沿下有釉,有流釉现象。内底有四个支钉痕。口径9.4、底径4.5、通高2.5厘米(图五七,8;彩版五七,4)。T1429③:7,略残。侈口,尖唇,腹壁较薄,底微内凹,底部稍薄。素面。胎铁灰色,内外均酱釉,釉面粗糙,气泡较多,光泽度差,部分釉面脱落。内满釉,外放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内底有四个支钉痕。口径8.8、底径4.9、通高1.8厘米(图五七,9;彩版五七,5)。T1629②:5,修复。侈口,尖唇,腹壁较薄,平底,底部稍厚。素面。胎灰白色,内外均酱釉,釉面较粗糙,气泡较多,光泽度较差,釉面大多剥落。内满釉,外施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内底有四个支钉痕。口径9、底径4.6、通高2.2厘米(图五七,10;彩版五七,6)。采:30,修复。侈口,尖圆唇,腹壁较厚,底部内凹,底部较薄。素面。口沿部分有一个釉接的短把。胎灰白色,内外均酱釉,釉面较洁净,釉面明亮,光泽度较好。内满釉,外只有近口沿处有釉,有流釉现象。内外底各有四个支钉痕。口径8.7、底径3.9、通高2.1厘米(图五七,11)。Bb型14件。微弧腹。T0222②:2,修复。侈口,尖唇,腹壁较厚,底微内凹,底部较厚。素面。外底有三周凹弦纹,弦纹内有用尖状器刻划的粗而深的正楷“大“字。胎铁灰色,内酱釉,釉面多脱落;外青釉,半釉,下腹及底不施釉,气泡较多,光泽度较差,釉面大多剥落。内满釉,外施釉不及底,釉面多脱落。外底边缘有四个支钉痕。口径9.1、底径4.3、通高2.6厘米(图五八,1;彩版五八,1、2)。T1330②:26,完整。侈口,尖唇,腹壁较薄,平底,底部较厚。素面。胎铁灰色,内外均酱釉,釉面多脱落,釉面粗糙,气泡多,光泽度差。内满釉,外施釉不及底。内底和外底边缘各有四个支钉痕。口径9.5、底径4.7、通高2.4厘米(图五七,12;彩版五八,3)。T0421②:4,残。侈口,尖唇,腹壁较薄,平底,底部较薄。外底中部用锐器刻划一“又”字符号。胎灰白色,内外均酱釉,釉面粗糙斑驳,气泡多,光泽度差。内满釉,外施釉不及底。内底有四个支钉痕。口径9、底径4.7、通高2.1厘米(图五八,2;彩版五八,4)。
本书特色
渎口窑是晚唐至北宋中期烧造青瓷的民间窑场,虽然历代文献均无记载,但却是江西地区比较重要的早期窑址之一。无论是从地望考察,还是器物的造型、胎釉和纹饰特征分布,渎口窑都应属于婺州窑窑系,它的发掘丰富了婺州窑的内容,也为江西陶瓷史增添了新的资料。本书对渎口窑的发掘及其文物作了详细的介绍。
目录
节选
《江西玉山渎口婺州窑址》对渎口窑的发掘及其文物作了详细的介绍。渎口窑是晚唐至北宋中期烧造青瓷的民间窑场,虽然历代文献均无记载,但却是江西地区比较重要的早期窑址之一。无论是从地望考察,还是器物的造型、胎釉和纹饰特征分布,渎口窑都应属于婺州窑窑系,它的发掘丰富了婺州窑的内容,也为江西陶瓷史增添了新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