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丽芳
页数:413页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14149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药分析学(第3版 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以中药质量控制为主线,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制剂质量分析及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等,介绍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药效物质的体内分析方法和新技术;增加了中药大分子物质分析、质量指标选择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中药杂质及有害物质分析新技术等内容。《中药分析学(第3版 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中药分析学(第3版 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作者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生药学科副教授,已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本;参编论著6部,负责或参加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4项。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以中药质量控制为主线,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制剂质量分析及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等,介绍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药效物质的体内分析方法和新技术;增加了中药大分子物质分析、质量指标选择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中药杂质及有害物质分析新技术等内容。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一、中药分析学的性质和意义
二、中药分析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三、中药分析学的研究进展和趋势简介
四、中药分析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二节 中药分析的依据
一、国内外药典简介
二、药典外药品标准
第三节 中药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取样
二、样品的粉碎
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四、鉴别与检查
五、含量测定
六、检验记录和报告
第二章 中药常用分析方法
第一节 定性分析方法
一、薄层色谱法
二、DNA指纹图谱及条形码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的验证
一、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三、荧光分析法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
五、原子发射光谱法
六、气相色谱法
七、高效液相色谱法
八、毛细管电泳法
九、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
十、分析方法验证
第三节 中药的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一、中药材及制剂中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来源及限量检查方法
二、中药材及制剂中杂质与有害物质的分析方法
三、内源性有害物质分析
四、外源性有害物质分析
第三章 中药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
二、理化性质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五、含生物碱常用中药分析
第二节 黄酮类成分分析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
二、理化性质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五、含黄酮常用中药分析
第三节 皂苷类成分分析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
二、理化性质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五、含皂苷常用中药分析
第四节 挥发油类成分分析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与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五、含挥发油常用中药分析
第五节 其他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蒽醌类成分的分析
二、香豆素类成分的分析
三、有机酸类成分的分析
四、木脂素类成分的分析
五、萜类及其衍生物成分的分析
第六节 多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
一、采用替代对照品法实现多成分同时定量
二、采用通用性检测器或HPLC-DAD测定中药中多种成分
三、采用检测器联用技术测定中药中多种成分
第四章 动物药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动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二、动物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二节 动物类中药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一、动物药中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分析
二、动物药中糖类成分分析
三、动物药中胆汁酸类成分分析
第三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分析
一、牛黄的质量分析
二、麝香的质量分析
三、蟾酥的质量分析
四、阿胶的质量分析
第五章 矿物药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矿物药的特点
二、矿物药的分类
三、矿物药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矿物药的常用理化分析方法
一、容量分析法
二、重量分析法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四、热分析法
五、X射线衍射分析法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七、其他理化分析方法
第三节 常用矿物药质量分析
一、朱砂的质量分析
二、雄黄的质量分析
三、其他矿物药的质量分析
第六章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二、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的一般程序
三、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四、中药制剂的定性分析
五、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
第二节 固体中药制剂质量分析
一、丸剂质量分析
二、片剂质量分析
三、胶囊剂质量分析
四、颗粒剂质量分析
第三节 半固体中药制剂质量分析
一、流浸膏剂、浸膏剂质量分析
二、糖浆剂质量分析
第四节 液体中药制剂质量分析
一、合剂(口服液)质量分析
二、酊剂质量分析
三、注射剂质量分析
第五节 药用辅料质量分析
一、药用辅料分类
二、药用辅料通则
三、药用辅料质量评价
四、药用辅料标准
五、药用辅料分析实例
第七章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第一节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与特性
二、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三、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
四、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
五、应用实例
第二节 中药特征图谱
一、中药特征图谱的定义与特性
二、中药特征图谱建立的方法
三、应用实例
第三节 中药谱效相关研究
一、中药谱效学的定义和特征
二、谱效相关分析中谱与效的技术要求
三、谱效相关分析中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四、应用实例
第八章 中药的体内分析
第一节 中药的体内代谢
一、中药成分的肠内菌生物转化
二、中药成分的肝脏代谢反应
第二节 中药体内分析样品前处理
一、生物体内检测样品的选择
二、样品前处理技术
第三节 中药体内定量分析方法的要求
一、中药体内分析方法的要求
二、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节 中药体内分析的应用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
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第五节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一、代谢组学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三、中药效应代谢组学研究实例
第九章 中药质量标准制订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药品标准的定义与要求
二、药品标准的分类
三、质量标准的特性
四、质量标准制订的前提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一、内容及相关要求
二、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起草说明范例
一、中药材(饮片)
二、中药配方颗粒
三、中药制剂
第四节 中药标准物质
一、中药化学对照品
二、中药对照药材
三、中药对照提取物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