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匡文慧.李孝永
页数:137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306394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与生态调控理念, 基于城市高精度下垫面数据, 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等级评价和低影响开发空间优化措施设计的问题。集成混合像元分解和人工智能分类算法, 刻画并表征城市地表类型和土壤渗透性特征, 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 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等级分布制图和适宜区辨识, 提出了城市不同功能区不同技术途径优化方案及低影响开发规划措施设计。该书将深化海绵城市生态调控定量化认知, 推动城市生态学与空间规划链接与学科发展, 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雨洪调节乃至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基于土地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评价》提出了具有城市热岛缓减和雨洪调节双重功效的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下垫面调控的理论方法,实现了等级尺度的城市下垫面精细化遥感分类和地表透水性指数刻画,建立了从远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斑块/廊道设计,建成区外围低影响度开发(LID)和城市内部生态修复三级城乡空间梯度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应度评价和调控策略。在表征北京超大城市扩张过程和地表不透水、绿地组分基础上,对北京城市下垫面热环境状况和水文生态过程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识别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先区和适应度等级,并提出海绵生态城市建设下垫面调控的综合策略。
目录
目录序前言第一章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调控新理念与理论基础 1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雨洪调节和热调节服务 1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调控 1二、城市生态系统雨洪调节服务 2三、城市生态系统热岛调节服务 3第二节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与范式 4第三节 服务于水热调节的城市地表结构调控模式 6第二章 城市下垫面地表精细化遥感分类模型方法 9第一节 等级尺度城市下垫面结构基本原理 9第二节 城市下垫面等级结构分类系统设计 11第三节 城乡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 13第四节 城市不透水面/绿地组分遥感分类 16一、纯像元选择 17二、线性光谱混合像元分解与不透水面提取 19三、解译精度评价方法 20第五节 城市建筑材质和公园绿地遥感制图 20一、影像多尺度分割 21二、影像模糊分类 22三、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23第六节 面向对象分类与城市地表分类制图 23一、面向对象分类参数设置 23二、面向对象地表分类制图 31三、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33第三章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空间分析模型方法 34第一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的基本原理 34第二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的知识规则 36一、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下垫面主导类型划分 36二、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适宜性评价 37三、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适宜性评价 38第三节 生态海绵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识别方法 40一、基于SCS-CN模型的城市地表产流模拟 40二、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识别 41第四节 生态海绵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识别方法 43一、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因子计算 43二、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识别 44第五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模型系统 45第四章 北京城市等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 54第一节 北京城市化基本概况与特征 54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 54二、城市化人口流动特征 56第二节 北京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56一、北京土地利用/覆盖现状特征 56二、1990~2015年北京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变化特征 58第三节 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分析 62第四节 北京城市不透水面时空分布特征 65一、城市不透水面分布制图精度评价 65二、城市不透水面时空分布制图 65第五节 北京城市绿化和绿地分布特征 72一、北京城市绿化状况 72二、北京城市绿地变化特征 74第五章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先区识别与适应度评价 77第一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分布特征 77一、北京市雨洪产流特征分析 77二、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因子分析 83三、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空间分布特征 87四、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与非优先区对比分析 89第二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分布特征 91一、北京市城市热岛状况分析 91二、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识别因子 96三、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空间分布特征 99四、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与非优先区对比分析 102第三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优先等级特征分析 104一、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优先区下垫面主导类型 104二、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类型适宜性评价 112三、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适应度评价 115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22第一节 总结 122第二节 展望 123参考文献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