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书猛著
页数:219页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15777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一章, 该书研究我国PPP模式治理目标及实现途径 ; 探讨实现PPP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即风险监控的重点、机制等 ; 最后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PPP模式激励机制, 确保PPP模式运作合法合规。
本书特色
PPP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治理体系,既涉及国家治理层面,也涉及微观治理层面,本书研究我国PPP模式治理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实现PPP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即风险监控的重点、机制等;最后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PPP模式激励机制,确保PPP模式运作合法合规、公开透明、责任明确、激励有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新一轮PPP模式推出的背景
1.1.2 促进公共治理是我国推行PPP模式的重要目标
1.2 我国PPP模式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
1.2.1 重融资轻治理现象明显
1.2.2 政府管理模式与PPP模式要求不相适应
1.2.3 PPP模式政府风险隐患突出
1.2.4 市场化与竞争性不充分
1.2.5 PPP模式激励机制不健全
1.3 研究的对象选择、研究的目的和思路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对象选择
1.3.2 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1.4.1 学术价值层面的意义
1.4.2 应用价值层面的意义
1.5 主要结论和政策意义
1.5.1 主要结论
1.5.2 重要观点
1.5.3 政策意义
第2章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2.1 PPP的概念
2.2 PPP模式的兴起
2.2.1 PPP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
2.2.2 新公共管理下的PPP模式的兴起
2.3 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2.3.1 2014年前我国PPP模式应用情况
2.3.2 2014年后的PPP模式全面推进阶段
2.4 福建省.PPP模式实施情况
第3章 PPP模式的公共治理意义
3.1 公共管理替代行政管理
3.2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公共治理
3.2.1 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
3.2.2 PPP模式与公共治理
3.3 我国PPP模式公共治理功能和治理目标
3.3.1 PPP模式的内涵特征
3.3.2 PPP模式的治理层次
3.3.3 PPP模式对公共治理的促进作用
3.3.4 我国PPP模式治理目标与治理重点
第4章 PPP模式风险类型和风险分配
4.1 PPP模式风险分类
4.1.1 PPP项目运营类风险
4.1.2 PPP模式政府行为类风险
4.1.3 PPP模式财政风险
4.1.4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
4.2 政府监控的主要风险
4.2.1 PPP风险分配原则
4.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4.2.3 需要由政府管控的风险
4.3 PPP模式风险对公共治理的影响
4.3.1 PPP模式风险是忽视公共治理功能的表现
4.3.2 PPP模式风险影响公共治理功能
第5章 PPP模式政府行为风险
5.1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风险
5.1.1 PPP模式中政府角色的规范性
5.1.2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表现
5.1.3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原因
5.1.4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典型案例分析
5.2 PPP模式政府信用风险
5.2.1 政府信用内涵
5.2.2 PPP模式政府信用缺失表现
5.2.3 PPP模式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6章 PPP模式财政风险
6.1 PPP模式财政风险内涵
6.2 PPP模式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6.2.1 中期预算制度缺失下的财政盲目性
6.2.2 风险分担机制不规范下的政府超范围承诺与担保
6.2.3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
6.3 PPP项目财政风险表现
6.3.1 PPP项目前期的财政风险
6.3.2 PPP项目中期的财政风险
6.3.3 PPP项目后期的财政风险
6.4 PPP模式规模财政风险
6.4.1 地方政府过度利用PPP模式的可能性
6.4.2 我国PPP规模合适度判断
第7章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
7.1 PPP模式下政府的公共责任内涵
7.2 PPP模式政府公共责任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7.2.1 PPP项目的失败
7.2.2 PPP项目产出不能达到预期标准
7.3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7.3.1 PPP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7.3.2 PPP模式委托代理关系对公共责任的影响
第8章 构建PPP模式政府风险监控机制
8.1 构建PPP模式法治化机制
8.1.1 从法规上完善PPP定义内涵
8.1.2 PPP模式下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8.2 构建PPP模式信息公开机制
8.2.1 暂行办法信息公开内容
8.2.2 确保暂行办法得到落实
8.3 构建PPP项目财政风险管理机制
8.3.1 PPP项目财政承诺及其风险
8.3.2 PPP项目财政承诺管理框架构建
8.3.3 PPP财政承诺的立法管理
8.4 构建PPP模式政府问责机制
8.4.1 建立政府失信问责机制
8.4.2 建立政府行为不当问责机制
8.5 构建与PPP模式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
8.5.1 成立PPP专门管理机构
8.5.2 建立与PPP项目相适应的预算制度
8.5.3 完善PPP规模监控指标体系
8.6 构建PPP模式机会主义行为抑制机制
8.6.1 实施收益激励
8.6.2 构建激励相容机制
第9章 PPP模式的财税激励机制
9.1 PPP模式税收激励
9.1.1 PPP模式涉及的税收情况
9.1.2 我国PPP模式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9.1.3 完善PPP模式的税收激励政策
9.2 PPP模式财政补贴
9.2.1 财政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
9.2.2 财政补贴制度的完善
9.3 PPP基金扶持政策
9.3.1 国内PPP基金发展状况
9.3.2 PPP基金资金募集难问题
9.3.3 推进PPP基金发展
第10章 PPP模式特许期激励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
10.1 PPP模式特许期激励机制
10.1.1 PPP项目的特许期确定及其博弈均衡
10.1.2 特许期期限激励指标体系构建
10.1.3 特许期期限的变动与调整
10.2 PPP模式收益分配激励
10.2.1 PPP项目收益分配原理
10.2.2 代理经营期适用条件
10.2.3 收益分配激励指标体系
10.2.4 PPP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
第1l章 PPP项目控制权激励机制
11.1 PPP项目控制权安排的理论模型
11.1.1 PPP项目交易结构
11.1.2 控制权安排理论模型
11.2 PPP项目控制权安排与FM模型的匹配性
11.2.1 项目公共化程度分析
11.2.2 项目投资重要性分析
11.2.3 项目价值评价分析
11.2.4 控制权安排与FM模型的一致性情况
11.3 PPP项目剩余索取权安排
11.3.1 PPP模式下关系型契约博弈协商模型
11.3.2 PPP项目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3.3 PPP项目收益原则下的剩余索取权安排
参考文献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新一轮PPP模式推出的背景
1.1.2 促进公共治理是我国推行PPP模式的重要目标
1.2 我国PPP模式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
1.2.1 重融资轻治理现象明显
1.2.2 政府管理模式与PPP模式要求不相适应
1.2.3 PPP模式政府风险隐患突出
1.2.4 市场化与竞争性不充分
1.2.5 PPP模式激励机制不健全
1.3 研究的对象选择、研究的目的和思路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对象选择
1.3.2 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1.4.1 学术价值层面的意义
1.4.2 应用价值层面的意义
1.5 主要结论和政策意义
1.5.1 主要结论
1.5.2 重要观点
1.5.3 政策意义
第2章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2.1 PPP的概念
2.2 PPP模式的兴起
2.2.1 PPP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
2.2.2 新公共管理下的PPP模式的兴起
2.3 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2.3.1 2014年前我国PPP模式应用情况
2.3.2 2014年后的PPP模式全面推进阶段
2.4 福建省.PPP模式实施情况
第3章 PPP模式的公共治理意义
3.1 公共管理替代行政管理
3.2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公共治理
3.2.1 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
3.2.2 PPP模式与公共治理
3.3 我国PPP模式公共治理功能和治理目标
3.3.1 PPP模式的内涵特征
3.3.2 PPP模式的治理层次
3.3.3 PPP模式对公共治理的促进作用
3.3.4 我国PPP模式治理目标与治理重点
第4章 PPP模式风险类型和风险分配
4.1 PPP模式风险分类
4.1.1 PPP项目运营类风险
4.1.2 PPP模式政府行为类风险
4.1.3 PPP模式财政风险
4.1.4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
4.2 政府监控的主要风险
4.2.1 PPP风险分配原则
4.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4.2.3 需要由政府管控的风险
4.3 PPP模式风险对公共治理的影响
4.3.1 PPP模式风险是忽视公共治理功能的表现
4.3.2 PPP模式风险影响公共治理功能
第5章 PPP模式政府行为风险
5.1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风险
5.1.1 PPP模式中政府角色的规范性
5.1.2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表现
5.1.3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原因
5.1.4 PPP模式政府角色定位不当典型案例分析
5.2 PPP模式政府信用风险
5.2.1 政府信用内涵
5.2.2 PPP模式政府信用缺失表现
5.2.3 PPP模式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6章 PPP模式财政风险
6.1 PPP模式财政风险内涵
6.2 PPP模式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6.2.1 中期预算制度缺失下的财政盲目性
6.2.2 风险分担机制不规范下的政府超范围承诺与担保
6.2.3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
6.3 PPP项目财政风险表现
6.3.1 PPP项目前期的财政风险
6.3.2 PPP项目中期的财政风险
6.3.3 PPP项目后期的财政风险
6.4 PPP模式规模财政风险
6.4.1 地方政府过度利用PPP模式的可能性
6.4.2 我国PPP规模合适度判断
第7章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
7.1 PPP模式下政府的公共责任内涵
7.2 PPP模式政府公共责任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7.2.1 PPP项目的失败
7.2.2 PPP项目产出不能达到预期标准
7.3 PPP模式公共责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7.3.1 PPP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7.3.2 PPP模式委托代理关系对公共责任的影响
第8章 构建PPP模式政府风险监控机制
8.1 构建PPP模式法治化机制
8.1.1 从法规上完善PPP定义内涵
8.1.2 PPP模式下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8.2 构建PPP模式信息公开机制
8.2.1 暂行办法信息公开内容
8.2.2 确保暂行办法得到落实
8.3 构建PPP项目财政风险管理机制
8.3.1 PPP项目财政承诺及其风险
8.3.2 PPP项目财政承诺管理框架构建
8.3.3 PPP财政承诺的立法管理
8.4 构建PPP模式政府问责机制
8.4.1 建立政府失信问责机制
8.4.2 建立政府行为不当问责机制
8.5 构建与PPP模式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
8.5.1 成立PPP专门管理机构
8.5.2 建立与PPP项目相适应的预算制度
8.5.3 完善PPP规模监控指标体系
8.6 构建PPP模式机会主义行为抑制机制
8.6.1 实施收益激励
8.6.2 构建激励相容机制
第9章 PPP模式的财税激励机制
9.1 PPP模式税收激励
9.1.1 PPP模式涉及的税收情况
9.1.2 我国PPP模式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9.1.3 完善PPP模式的税收激励政策
9.2 PPP模式财政补贴
9.2.1 财政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
9.2.2 财政补贴制度的完善
9.3 PPP基金扶持政策
9.3.1 国内PPP基金发展状况
9.3.2 PPP基金资金募集难问题
9.3.3 推进PPP基金发展
第10章 PPP模式特许期激励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
10.1 PPP模式特许期激励机制
10.1.1 PPP项目的特许期确定及其博弈均衡
10.1.2 特许期期限激励指标体系构建
10.1.3 特许期期限的变动与调整
10.2 PPP模式收益分配激励
10.2.1 PPP项目收益分配原理
10.2.2 代理经营期适用条件
10.2.3 收益分配激励指标体系
10.2.4 PPP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
第1l章 PPP项目控制权激励机制
11.1 PPP项目控制权安排的理论模型
11.1.1 PPP项目交易结构
11.1.2 控制权安排理论模型
11.2 PPP项目控制权安排与FM模型的匹配性
11.2.1 项目公共化程度分析
11.2.2 项目投资重要性分析
11.2.3 项目价值评价分析
11.2.4 控制权安排与FM模型的一致性情况
11.3 PPP项目剩余索取权安排
11.3.1 PPP模式下关系型契约博弈协商模型
11.3.2 PPP项目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3.3 PPP项目收益原则下的剩余索取权安排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