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乐黛云[法]李比雄主编钱林
页数:13,291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96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入论文19篇, 访谈1篇, 书评1篇。内容涉及比较哲学、翻译学、文化研究、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 突出了本刊的跨文化和跨学科视角,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多为年轻学者, 文章研究的题目和领域更具有开放性和新锐性, 体现了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乐黛云,1931年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李比雄(Xavier Le Pichon),国籍法,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教授。
钱林森,1955年生,浙江人,现为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著作有《中国文学在法国》、《法国作家与中国》等。
本书特色
《跨文化对话》41辑共收入论文16篇,访谈1篇,书评1篇,约35万字。内容涉及比较哲学、翻译学、文化研究、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突出了本刊的跨文化和跨学科视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多为年轻学者,体现了各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目录
论稿
文化转场:概念与人文科学
心与理一:朱熹与黑格尔论实体与主体之关系的比较
从能指的主体到原乐的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激进化演变
为什么法国的“Bac”不是中国的“高考”?
灵悟还是顿悟?——谈乔伊斯诗学概念“epiphany”的翻译
苏联理论对东欧国家民俗学的影响:科学修辞与文化传统
当代跨文化对话如何可能:价值、原则与方法——以汤一介先生的跨文化研究为例
东西方哲学的对话:华严宗哲学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的比较研究
跨越比较的“文化混融”研究
论音乐修养的心性层次:中西跨文化的视野
阿里斯托芬的多元维度——重新审视列奥·施特劳斯的三维解读
“一”的降临与帝国的命运——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绎读
情感智能与伦理
“数能革命”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与性别伦理:一个新时代
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
书评
跨文化研究的多学科意义——读《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
访谈
文学何为?
作者简介
文化转场:概念与人文科学
心与理一:朱熹与黑格尔论实体与主体之关系的比较
从能指的主体到原乐的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激进化演变
为什么法国的“Bac”不是中国的“高考”?
灵悟还是顿悟?——谈乔伊斯诗学概念“epiphany”的翻译
苏联理论对东欧国家民俗学的影响:科学修辞与文化传统
当代跨文化对话如何可能:价值、原则与方法——以汤一介先生的跨文化研究为例
东西方哲学的对话:华严宗哲学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的比较研究
跨越比较的“文化混融”研究
论音乐修养的心性层次:中西跨文化的视野
阿里斯托芬的多元维度——重新审视列奥·施特劳斯的三维解读
“一”的降临与帝国的命运——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绎读
情感智能与伦理
“数能革命”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与性别伦理:一个新时代
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
书评
跨文化研究的多学科意义——读《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
访谈
文学何为?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