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

封面

作者:黄专, 方立华, 王俊艺

页数:527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62349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所展出的作品,为王广义自1989年以来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大型的装置艺术,这些装置作品从未如此集中的在国内外展出。展览根据艺术家在不同阶段所思考的问题,分为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危机预感(1989);第二单元是体制研究(1990-2001);第三单元是唯物主义神学(2000-2008);第四单元是冷战美学(2007-2008)。为了更深入而全面的揭示王广义的另一面,OCT当代艺术中心在展览文献的编纂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在此次展览的画册里,不仅涵括了王广义一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还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图,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在各种类型展览中的现场记录,另外还有学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展览文献力图打破常规的画册编纂方式,并提供一个理解王广义及其作品的更具说服力的视角。

作者简介

王广义,中国艺术家,1957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一个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被广泛熟知。他创作的名为《大批判》的系列作品尤其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黄专(策划、主编),1958-2016,艺术史家及批评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OCAT执行馆长,曾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

相关资料

早就对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感兴趣,先前看到的多是平面作品,此书中视觉形式更为丰富,对王广义的了解也更深入许多

——yip第一最

以当代艺术家王广义及其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于王广义及其艺术进行了深度研究。纸张很好,值得作为资料收藏

——思思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优质特种纸印制,全彩图文,色彩表现力佳

★ 王广义被誉为中国“政治波普”第yi人,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重要的一份子

本书的策划、主编黄专为国内著名艺术史家及批评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不仅涵括了王广义一生创作的重要作品,还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图,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在各种类型展览中的现场记录

收入当代艺术批评家、学者以及作者本人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

       王广义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占有某种特殊的位置,这种位置是由他自身的矛盾性构成的。虽然那些以“大批判”命名的作品几乎再也唤不起我们的视觉惊奇,但无可否认,这些图像——确切地讲是这些图像的处理方式,曾经十分准确地传达出我们这个时代各种矛盾的经验:从莫名的信仰到愤怒的解构,从英雄主义的气概到消费主义的时尚噱头,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严肃批判到族主义的情绪发泄……,他喜欢不断创造一个个视觉悬念,但在人们还来不及猜到谜底时又将它们打破,对于艺术史而言,他属于那种充满力量但又无法捉摸的艺术家。

       一直以来,从艺术批评到大众传媒,从艺术史写作到艺术市场,王广义都被视为中国波普艺术的标识性人物,这种定位源自于1992年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在那次展览上他以作品《大批判》获得了中国批评家给予的zui高学术奖项:文献奖。获奖评语这样写道:在《大批判》中,人们熟悉的历史形象与当下流行符号的不可协调、却一目了然的拼接,使纠缠不清的形而上问题悬置起来,艺术家用流行艺术的语言启开了这样一个当代问题——所谓历史,就是与当代生活发生关联的语言提示。而《大批判》正是九十年代初这种语言提示的最佳范倒之一。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所展出的作品,为王广义自1989年以来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大型的装置艺术,这些装置作品从未如此集中的在国内外展出。展览根据艺术家在不同阶段所思考的问题,分为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危机预感(1989);第二单元是体制研究(1990-2001);第三单元是唯物主义神学(2000-2008);第四单元是冷战美学(2007-2008)。

       为了更深入而全面的揭示王广义的另一面,OCT当代艺术中心在展览文献的编纂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在此次展览的画册里,不仅涵括了王广义一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还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图,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在各种类型展览中的现场记录,另外还有学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展览文献力图打破常规的画册编纂方式,并提供一个理解王广义及其作品的更具说服力的视角。

目录

第一单元:危机预感(1989)

图式修正与文化批判(节选)

当代艺术潮流中的王广义(节选)

1989《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单元:体制研究(1990—2001)

我近期的工作情况 王广义

关于《VISA》和《东欧风景》 黄专

1990《中国温度计》

1990《中国与美国温度的比较》

1992《东欧风景》

1993《国际政治》(未实施的方案)

1993—1994未实施的方案

栗宪庭与王广义访谈录

1994《自由选择》(北京、东京、大阪)

1994《VIsA》(香港、圣保罗、东京、大阪、武汉)

1995《白面》(汉堡)

1995《毒品》(巴塞罗纳)

1995《新媒体:北京胡同的垃圾车》(巴塞尔)

1995—1996未实施的方案

《病毒携带者》(未实施的方案)

1996《验血——每个人都可能是病毒携带者》(昆士兰)

1996《卫生检疫——所有食品都可能是有毒的》(北京)

1997《两种体制下的关于食品保质观念的异同》(巴塞尔)

1997《24小时食物变质的过程》(新加坡)

1997《物种起源——欧洲文明史》(巴塞尔)

200l《基础教育》(汉堡)

第三单元:唯物主义神学(2000—2008)

关于社会主义视觉经验——王广义访谈录

2000《唯物主义时代》(成都)

2001《劳动者纪念碑》(深圳)

2002《一天中的三个事件》(未实施的方案)

2001《唯物主义者》(新加坡)

2002《伟大的场景》(广州)

2001—2002《唯物主义者》(广州)

2003—2005《唯物主义者》(广州)

2002《一份报纸的历史》(北京)

2005《安徒生的火柴》(丹麦)

王广义的小米唯物主义 舒可文

《王广义》专题片访谈(节选)

2005《唯物主义者》(北京)

2005《上帝之手》(北京)

2005《私密广告》(北京、深圳)

“东风·金龙”:对皇权的最后礼赞——王广义答OCAT问

什么是我们的“国家遗产”? 黄专

2008《东风·金龙》(曼彻斯特、深圳)

第四单元:冷战美学(2007—2008)

“冷战有游戏的一面”——王广义笞《广卅旧报》记者问

“三防”挂图

2007《冷战美学——正在射击的女民兵》

2007《冷战美学——恐惧状态下的人群》(伦敦、深圳)

2007《战争与和平》(莫斯科)

2007《冷战美学》(上海)

2008《冷战美学——戴防毒面具的人》

2008《冷战美学——躲在防空洞中的人》

2008《冷战美学——防空洞剖面图》

2008《冷战美学——拍打带病毒昆虫的人》

2008《冷战美学一一清理化学垃圾的人》

大事记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