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江南文人的眼(精装)

封面

作者:子仪著凌翔主编

页数:20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011546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嘉兴,古有嘉禾、禾兴、檇李、秀水等之称,历代以文化名人众多而闻名。《江南文人的眼:追寻嘉兴文化名人的足迹/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以嘉兴文化名人故居(祖居、纪念馆等)为基本素材,放眼于诸如吴镇、朱彝尊、沈曾植、王国维、茅盾、徐志摩、丰子恺、巴金、陈学昭、钱君匋、朱生豪等文化名人的一生,重点突出所写人物在嘉兴当地的文学艺术创作、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等。作者以随笔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思,展现了一份浓郁的人文情怀。《江南文人的眼:追寻嘉兴文化名人的足迹/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散文,带你追寻嘉兴文化名人的足迹。
中国有一半的文人在浙江,浙江有一半的文人在嘉兴。翻阅本书,走进座座沧桑故居,在浓郁的人文气息里,与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作者细腻的笔触,诗般的语言,向您倾诉着他切身的体悟,吴镇、朱彝尊、沈曾植、王国维、茅盾、徐志摩、丰子恺、巴金等一个个大写的“人”字,一座座文史的丰碑,随着梦之仪深情的眼神,向你走来……

目录

梅花翠竹伴清风
——吴镇故里梅花庵
朱彝尊与曝书亭
——朱彝尊故居
大师匆匆而过的身影
——沈曾植故居
最是人间留不住
——王国维故居
夕阳古渡苜蓿湾
——龚宝铨故居
文风郁郁的乌镇
——茅盾故居
一个想飞的诗人
——徐志摩故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丰子恺故居
明月清风长悠然
——陆维钊故居
巴金祖籍拾遗
——巴金李家祠堂
天涯归客陈学昭
——陈学昭故居
魂系南北湖
——黄源藏书楼
钟声送尽流光
——钱君訇旧宅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朱生豪、宋清如故居
小镇上的阳波阁
——江蔚云故居
情欲也纷纷
——木心故居&木心美术馆
人和土地,哪个更传奇
——陆稼书祠堂
人文西塘
——文化西塘的一鳞半爪
跋 汪玲

节选

  《江南文人的眼:追寻嘉兴文化名人的足迹/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  梅花翠竹伴清风  ——吴镇故里梅花庵  一  嘉善地处浙江省北部,自明宣德五年(1430)从嘉兴县析出,定县治于魏塘镇。嘉善自古以来是鱼米蚕丝之乡,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曾提到过魏塘,有民谣谓“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这是在明代,说明当时纺织业发达之空前。教科书上提到自己的家乡,虽然多少觉得意外,但那时年少无知的我们,哪里懂得鱼米布匹的珍贵,看见只不过是“纱”,也就淡淡地过去了。这种感觉平淡了十多年,及至成年后再次看到这句话时,才感觉到了其中的分量,我为自己的家乡而深深地自豪。  “家乡”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字眼,我的家乡除了温暖之外,又厚重,这除了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外,还因为出了个大画家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字仲圭。他爱梅花,在居处遍植梅花,所以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他的住所又多橡树,故又号橡林书生。吴镇擅画山水、竹石,又常常题诗其上,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吴镇所处的时代,正值元代中后期,时世动荡。社会的急剧变化随之带来审美趣味的变化,在绘画艺术上,元代画家突破以往院体画的束缚而自由地发展,他们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以简逸为上,求神似重笔墨,以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为代表的“元季四大家”,充分发挥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以山水寄情、借竹木言志,使诗书画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代苏轼、文同等人,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元代士人把绘画作为移情寄兴的手段,寄心迹于笔墨,个人心绪颇为突出,元四大家将文人画推向了成熟期。  后人评价吴镇的文人画成就非常高,他的山水画,时常于海阔天空的江河湖海之间画一叶扁舟载浮载沉,表现动乱的社会现实中知识分子的隐逸理想。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评元四家山水画时认为:“吴仲圭大有神气。”  由于吴镇在书画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后人对其倍加推崇,明代沈周、董其昌、文徵明、姚绶等人的山水,清代吴历、石涛、蒲华等人的竹石,多受其影响。开创吴门画派的“明四家”之首沈周,晚年笃好吴镇,不仅宗其山水,又把其写竹技法也融人自己的作品中,他声称“梅花庵主是吾师”,并在题吴镇《水墨册》中写道:“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归。”对吴镇作品心摹手追。那年他孤零零地来梅花庵凭吊,秋风陪伴他,而橡树不见半点春色。我不知道他后来又多少次来过梅花庵,但这样一份心绪的表白一定是非常真诚的。  二  吴镇纪念馆坐落在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花园路178号,门前一对明代石狮,石库门上方是“吴镇纪念馆”几个字。走进纪念馆,在一块场地中央,首先看到的是吴镇的花岗岩雕像,右手执着毛笔,神态安详,一位飘逸洒脱的儒生形象。雕像是由老一辈雕塑家陈道坦先生完成的。  在吴镇石雕像的南面和西北角的墙上,是吴镇竹谱册碑廊和渔父图碑廊。吴镇画竹喜欢以简淡的水墨来表现竹子的灵性。他笔下的竹子,枝叶扶疏有态,叶叶舞风着声,他将自己宁静淡泊的心态付于竹子间。明代书画家、鉴赏家李日华高度评价吴镇墨竹“法韵两参”。碑廊中的竹谱册共二十二幅,画面中姿态各异的竹子,笔法简洁苍劲,为吴镇传世墨竹画中的精品。山水画中,吴镇喜作渔父题材的画,常常在高树远山间任一叶扁舟出没,泛沧波、钓清风,画面清新飘逸,作者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志。他的“渔父图”大都以遒劲潇洒的草书“渔父词”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借渔父隐喻,吴镇将文人画的意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渔父图碑廊之东,有曲水名彩笔溪,又有亭名寒碧亭,北为彩笔轩。  吴镇像北寒碧亭东为遽庐,主要陈列吴镇书画作品,内有沙孟海题写的匾额:“元代画家吴镇陈列室”。吴镇陈列室分生平传略、艺术成就、高士风范三个部分。吴镇像及吴镇世系记载,主要来自吴氏家谱《义门吴氏谱》,《义门吴氏谱》现藏浙江省平湖图书馆。据载,吴镇祖上曾贵为宋朝权臣,吴镇祖父在南宋时从汴梁移家嘉兴,定居魏塘。吴镇性情孤高耿直,南宋亡国之痛令他隐居不仕,一生隐逸于诗文书画佛易江湖间。比照与吴镇差不多时候的赵孟頫,吴镇的确很了不起!人品相差太大,影响到书风,赵秀丽媚俗,吴圆浑雄健,不可同日而语。  这旁有一幅地图,勾略了吴镇行走的路线。吴镇的江湖,足迹主要留在江南一带,又以留迹太湖最多。我想象着他是怎样面对太湖写生的,面对着如梦如幻的太湖他在想些什么,他的行囊里是不是一日没有离开过他的笔墨纸砚……  边上还有一幅嘉兴的城区方位图呢,原来在吴镇六十八岁时,他到嘉兴春波门外的春波客舍居住了四年。在那里,他与友人会于精严寺僧舍,心仪佛门,开始自称“梅沙弥”。写过三十卷《南村辍耕录》的名士陶宗仪,就是在那个时候来拜访吴镇的,他们在精严寺碰面,陶宗仪拿出竹简诗轴,并向吴镇索要墨竹图。吴镇画的是野竹,并以狂草书野竹诗其上。这是文人之间的交流,但吴镇作为元四家之一,少与文人墨客诗词唱和、书画往来,陶宗仪作为赵孟頫的外甥,对吴镇恐怕倾心已久,他来到嘉兴,也就做了一回追星族。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江南文人的眼(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