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著,于是 译
页数:35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96380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三岛由纪夫, 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战后声誉最高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拥有贵族血统的日本家庭, 从小受古典教育熏陶, 青年时以“局外人”身份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扩张与战败, 却在完成最重要长篇作品的盛年, 以激进的政治诉求为目的“切腹辞世”。
作者简介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Henry Scott Stokes),英国有名记者,在温彻斯特学院和牛津大学新学院接受教育,毕业后,他去了日本,成为了《纽约时报》东京分社的一名记者。后曾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东京分社社长。亨利是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生前好友,也是其私交好的外国记者。于是作家、青年翻译家。著有《查无此人》,译作有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珍妮·温特森《时间之间》、斯蒂芬·金《黑暗塔》等。
本书特色
三岛由纪夫,三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二战”后声誉高的作家之一,从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青年时凭《假面的告白》一举成名,在完成四卷长篇《丰饶之海》的盛年之际,却为表达其激进的政治诉求而“切腹辞世”,留给世人一个难解的谜团……《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早、具性的一部传记,也是试图解开作家死亡之谜的一份答卷,由其生前好友、英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所撰。在本书中,作者援引丰富文学史料,回顾作家短暂而辉煌的创作历程,同时与太宰治、川端康成等同时代名家进行横向对比,生动描摹了一个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间不懈思考,追寻“死亡、黑夜和鲜血”所构成美学境界的作家的一生。
目录
个人印象/3
部后时日
一出发/8
二指挥室内的争斗/10
三“天皇陛下万岁!”/26
四切腹/31
五“他疯了!”/36
第二部早年生活(1925—1939)
一菊与刀/38
二出生/40
三童话幻境/46
四校园少年/53
第三部三岛由纪夫的创作生涯(1940—1949)
一浸润于古典文学的少年/68
二一切皆反讽/75
三在恐惧的日子里/88
四川端康成的提携/98
第四部丰饶之海(1950—1970)
一展览厅里的照片/107
二写作的河流/109
1950—1954/109
1955—1963/126
19—1970/154
三舞台的河流/190
四肉体的河流/205
五行动的河流/216
“忧国”/217
富士山基地的野餐/238
桑拿浴和秘密/265
天人五衰/281
第五部后记(1995—1999)
一/292
二/296
三/307
四/312
五/318
附录
三岛由纪夫年表/322
三岛由纪夫创作年表/331
三岛由纪夫的计划/337
译后记
凄厉,便由他去演/338
节选
后时日 一 出发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起了个大早。剃须时,动作缓慢而谨慎。 这将是他死亡时的脸庞。有一点丑陋的瑕疵。 他沐浴全身,系上一条雪白簇新的日本传统兜裆布,系好腰带,直接套上了盾会。制服。 三岛的太太,瑶子,此时不在家。她送孩子们去上学了。这栋位于东京西南郊区的西洋式家宅里,三岛独自一人。 他检查了当日所需的一切物件,用一只深棕色手提箱装进了胁差、文件和其他必要物品,接着又将“关孙六”日本刀取出。 后,他在门厅的大桌子上放下了一个沉甸甸的信封。里面躺着他耗费六年苦心创作的长篇小说《丰饶之海》的后定稿。信封上写着他的出版社新潮社编辑小岛千叶子的名字,她会根据约定的时间,派人于午前时分来取走书稿。 十点钟,他打了几通电话,都很好简短。三岛通知了一些记者朋友,希望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