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秀清,任静,于洪波著
页数:174页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14552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体育的创新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阐述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体育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体育的教学体系入手, 对体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说明与分析, 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
作者简介
杨秀清,女,副教授。1964.7.19。1986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从事公共体育教学工作,曾多次获教学质量奖和优秀教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任静,女,讲师,197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就研究生,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现任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教师。从事篮球教学工作,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
于洪波,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学位,1980年7月出生,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田径国家一级裁判员,足球、游泳国家二级裁判员。现任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游泳专项教师,参与并主持省级课题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实用新型专利三项、专著一部、副主编参编一部。
本书特色
“体育”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伊始,中国体育的发展已经从学习、借鉴、效仿西方体育的内容、模式等方面中走出,正在全面走进一个非常兴盛和繁荣的时代,走进一个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典型特色的中国体育发展模式中。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不仅体现我们在世界竞技体育领域所拥有的强大话语权方面,体现在当下的中国群众体育的如火如荼的进程中,而且还体现在体育文化无处不在地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内容中。
我们特意组织编纂了《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方法论》一书,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自主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相关借鉴。本书主要由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高校体育方法的创新发展、高校提议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发的要求等部分构成。按照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重点模块结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体育发展主题,进一步阐释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具体手段与宏观举措。并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深刻解析,展现出进行全面教学创新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并持之以恒地将教学创新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核心。
目录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目标
第二节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内容
第三节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课程发展
第二章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实施
第三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
第三章 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体育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创设
第二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
第二节 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评价发展
第六章 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概述
第二节 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方法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二)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对体育教师及教法的要求 1)坚信创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培养成某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后进生和优等生一样,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培养、挖掘的问题。 第二,坚信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层次和类型的差别。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对待学生个体给予弹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随心所欲”的动作创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质疑。 第三,坚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起决定作用。这是多年研究成果的证明,毋庸置疑。 第四,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具备创新型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动性,采用启发式引导、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不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大胆质疑,并积极反思。 2)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体育教师要坚持系统的观点,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理论基础,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 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仅给他们一些事实和思路,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掌握原理和规律。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条件,提问、指导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从本能上刺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想学、想练并探索学练的方法和技巧的热情。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探寻解决的办法,并进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提高的过程。 开放式教学法:强调不拘泥于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不同结论的选择判断,注重现有知识的动态性,注重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如发散思维,要求个体对规定的刺激产生独特的、变化的反应,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3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 讨论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相互交流,以此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实施时,先进行分组,可以自愿结合,也可根据内容安排分组,最好6~8人一组,教师充当主持人、关键时候的引导人,每人都有发言机会,也可以提出对他人不同意见的看法。讨论教学法最独特的是组内成员相互启发,学习过程受每个学生行为的影响。适用于一些较大的教学目标(如态度转变、技战术制定、赛前安排等)。 2.对学生及学习方式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 第一,消除创新的神秘感,要对创新有一个务实的价值观,不要一提创新就想到牛顿、爱因斯坦,其实新技术动作的练习方式、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创新; 第二,消除创新的自卑感,不要认为创新都是科学家做的事,人人都可以创新; 第三,抓住自己的一点点新想法、新做法或新设计,进行简短的反馈评价,促使对自己的创新行为进一步反思和探讨,明确自己的创新行为和价值; 第四,抓住身边创新的典型事例,激励‘自己的创新意识。学会分析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善于模仿并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