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县域精准扶贫的生态文艺模式: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实践

封面

作者:师守祥、韩华、唐健隆、孙丽丽

页数:25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555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县域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基础,精准挟贫是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在操作层面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础。县域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不仅在实施时段上有重叠,在地理空间上一致,在目标取向上也有诸多相同,县域具有实施生态扶贫的资源环境条件、制度基础与社会认同。《县域精准扶贫的生态文明模式: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践》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实践,提出了县域生态扶贫的三大类型,即生态生计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与生态价值服务。提出的生态资源战略价值、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增值价值体现具有创新意义。该书是基于扶贫实践(规划制定、实施及评估/记者调查)的成果,适合县域基层管理人员、区域发展规划人员、产业发展规划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师守祥,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出版著作10部,发表CSSCI论文38篇,第一作者获省级奖5次。

本书特色

县域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基础,精准扶贫是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在操作层面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础。县域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不仅在实施时段上有重叠,在地理空间上一致,在目标取向上也有诸多相同,县域具有实施生态扶贫的资源环境条件、制度基础与社会认同。本书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实践,提出了县域生态扶贫的三大类型,即生态生计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与生态价值服务。提出的生态资源战略价值、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增值价值体现具有创新意义。本书是基于扶贫实践(规划制定、实施及评估/记者调查)的成果,适合县域基层管理人员、区域发展规划人员、产业发展规划人员阅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态资源及战略价值
第一节 河南县生态资源
第二节 服务全国的生态地位
第三节 洮河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价值

第二章 生态担当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生态责任的河南县共识
第二节 拒绝“白色污染”,打造最美草原
第三节 洮河水源地保护与利用
第四节 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第三章 支柱产业生态化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有机生态牧业
第二节 工业的生态化发展

第四章 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
第一节 生态旅游开发
第二节 培育改良草原,生态增值

第五章 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第一节 交通与信息化扶贫
第二节 电力、水利扶贫

第六章 制度与软实力保障
第一节 制度保障精准脱贫的生态文明模式
第二节 党建引领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保证
第三节 开启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第四节 全社会动员助力攻坚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县域精准扶贫的生态文明模式: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实践》:  河南县“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提出:“着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建设,生态屏障构建完善。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0/0.城镇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人们拥有天蓝、草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以下简称《纲要》)中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第一条就是“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县为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天蓝、草绿、水净的美丽河南。具体提出了如下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地方生态保护条例制定  落实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实施方案,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启动实施《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落实好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生态保护基本政策,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奖罚机制政策,坚决防止和杜绝过牧、滥牧问题。制定和完善自治县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湿地和草原保护方面的法律条例,通过立法定规提高环境保护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作为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草原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草原保护执法的监察力度。  二积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以草地、林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处理好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将保护生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牧民转岗就业、提高素质相结合,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增加牧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南部沿黄河草原湿地保护走廊建设;中北部滩地草原保护区生态建设:东部草原湿地保护区生态建设。草原保护重点实施草原保护、沙漠化防治、草地植被恢复、草地改良、草原防火、草原鼠虫害、毒杂草和黑土滩治理等工程,争取申报河南县草原国家公园,积极融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行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重点推进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实行退牧还草、禁牧减畜,实现草畜平衡,促进草原生态管护员制度的有效运行。力争“十三五”期间,恢复草地植被21000亩,每年保护草场20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200万亩,治理黑土滩35.6万亩。林地保护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黄河两岸南北山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森林防火工程、林区公路建设等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长效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恢复濒危动物、植物种质资源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雪豹保护基地、黑颈鹤保护基地、古圆柏保护基地、野生动物救助站。水源地和湿地保护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洮河、黄河及泽曲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项目,强化黄河源头水生态保护,着力建设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十三五”时期末,水环境保护基本形成有效防护机制,泽曲河、洮河、黄河河道治理达到120千米以上。县城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0%。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县域精准扶贫的生态文艺模式: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