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静文
页数:23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59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身体在人类学中从未缺席,如今,人类学关于身体的研究将身体重新界定为一种文化现象,身体作为既定生物实体的观点受到质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身体的边界。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改变实践,整容提供了审视身体和文化的又一个重要视角。整容位于医学、审美和消费文化的结点。一方面,它是身体和审美的医学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医学的市场化或者“去医学化”。本研究试图探询的问题是:在现代中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整容这一身体实践有着怎样的文化涵义,它对整容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研究发现,虽然整容者想要整容的原因是对身体的“自然”状态感到不满,但是却又将“自然”视为整容的理想目标。由此,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两处“自然”有着不同的涵义:前者指的是需要借助于整容等人工手段来改善“自然的身体”;后者则是审美意义上的“自然的美”。但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审美上,人造“自然”都并非没有边界。本文的结论是,始于“自然”,终于“自然”,却又是通过手术这一人工干预的手段,整容,因而是一个有边界的人造“自然”的过程,而界定这种边界的正是“自然”。
作者简介
方静文,浙江淳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2012-2013),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人类学。
本书特色
身体在人类学中从未缺席,如今,人类学关于身体的研究将身体重新界定为一种文化现象,身体作为既定生物实体的观点受到质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身体的边界。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改变实践,整容提供了审视身体和文化的又一个重要视角。整容位于医学、审美和消费文化的结点。一方面,它是身体和审美的医学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医学的市场化或者“去医学化”。本研究试图探询的问题是:在现代中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整容这一身体实践有着怎样的文化涵义,它对整容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研究发现,虽然整容者想要整容的原因是对身体的“自然”状态感到不满,但是却又将“自然”视为整容的理想目标。由此,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两处“自然”有着不同的涵义:前者指的是需要借助于整容等人工手段来改善“自然的身体”;后者则是审美意义上的“自然的美”。但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审美上,人造“自然”都并非没有边界。本文的结论是,始于“自然”,终于“自然”,却又是通过手术这一人工干预的手段,整容,因而是一个有边界的人造“自然”的过程,而界定这种边界的正是“自然”。
目录
第一节 美丽行业与整容大军
一 美丽行业的“美”与“丑”
二 谁在整容?整什么
第二节 概念与文化意义
一 “整容”与“整容者”
二 整容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为什么研究整容
一 理解身体和文化的独特视角
二 反思美丽行业
第四节 从田野到书斋
一 民族志
二 文献法
第五节 章节大纲
第二章 身体与整容
第一节 人类学关于身体的研究
一 人类学关于身体的早期思考
二 身体人类学的出现
三 身体成为理论问题
四 身体成为能动者与具身范式
第二节 整容的研究
一 权力与整容
二 族群与整容
第三节 分析与小结
第三章 整容在中国何以可能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 中医补缺西医造鼻
二 传入与萌芽
三 催化与抑制
四 恢复与兴盛
第二节 文化接受的历史
一 身体的开放
二 求美的合法
第三节 分析与小结
第四章 决定与顾虑
第一节 “桃花运”与“好运”
一 “桃花运”
二 “好运”
三 分析
第二节 “镜子”与“面子”
一 “镜子”
二 “面子”
三 分析
第三节 “升级”与“修复”
一 “升级”
二 “修复”
三 分析
第四节 分析与小结
第五章 选择与互动
第一节 双向选择
一 选择医生
二 选择整容者
第二节 “公”“私”分野
一 身临其境
二 面对面
三 印象与阐释
第三节 从欲望到现实
一 最终决策
二 神秘的手术室
第四节 分析与小结
第六章 回归与边界
第一节 恢复
一 “要想美,先变鬼”
二 “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节 评估
一 “太自然”
二 “不自然”
第三节 何去何从
一 修复之路
二 美无止境
第四节 何处是终点
一 社会性别
二 年龄
三 异物与自我
第五节 分析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表一 受访的整容者信息
附表二 A医院实名就诊信息登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