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时迪著
页数:150页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80508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体研究内容是: 从设计角度基于已有沟通方法, 探究其如何可以突破协同设计中的沟通瓶颈, 构建与多种参与者协同设计的“沟通方法”。在进入主体研究内容之前, 首先将对协同设计的概念进行梳理。在主体研究内容之后, 将对协同设计“沟通方法”中设计师的定位进行思考。
作者简介
主编 何晓佑博士、教授、博导,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设计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兼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理事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工业设计学科首席传播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著者 时迪博士,现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从事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及研究。2013年于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学士及硕士学位学习。2016年于芬兰阿尔托大学,完成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阶段学习。2017年于南京艺术学院,完成博士学位学习。曾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本科及硕士阶段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积极在设计教育、实践、研究中探索,目前已参与完成多项横向及纵向课题。多篇论文被国内CSSCI及国外AHCI数据库收录。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协同设计中的沟通方式展开,具体可分为五个章节,即:概述协同设计与协同创新参与式设计的关系、协同设计中的沟通难点与瓶颈、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的构建原因与构建方式、协同设计中”沟通方式”的实践检验,以及协同设计”沟通方法”中的设计师定位。全书首先通过对协同设计及协同创新、参与式设计几个概念的梳理,为我国设计师开展协同设计相关实践和研究建立一定基础;其次,对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的构建,为需要有效沟通的协同设计及协同创新提供方法上的支撑;再次,通过对协同设计”沟通方法”中设计师角色及能力要求的分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最后,通过对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及实践引导性研究对设计师影响的分析,为如何更好地发挥设计师在设计实践及研究中的独特价值提供一些方向。
目录
第一节 背景及动力
第二节 范围及现状
第三节 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协同设计的理解
第一节 协同设计与协同创造
第二节 协同设计与协同创新
第三节 协同设计与参与式设计
第四节 协同设计的判断依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协同设计中的沟通
第一节 沟通
第二节 与“使用者”协同设计中的沟通难点
第三节 与“非使用者”协同设计中的沟通难点
第四节 协同设计中的沟通瓶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的构建
第一节 已有沟通方法的核心特征
第二节 交替式模型化媒介突破沟通瓶颈的原因
第三节 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的着力点及构建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践引导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 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着力点的实践研究
第三节 协同设计中“沟通方法”应用效果的实践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设计“沟通方法”中的设计师定位
第一节 设计师的角色与能力
第二节 设计师的责任与价值
本章小结
后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