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

封面

作者:邱世兵

页数:22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159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是一部研究少数民族德育的专著。少数民族德育是整个中华民族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认为,在少数民族德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实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转换为适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内容与形式,并采用少数民族文化易于接受的方式,建构充满文化意蕴的德育环境,形成新的文化德育范式,以增强民族德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

  邱世兵,土家族,湖北利川人,教育学博士。现为湖北民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各类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16年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民族德育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民族德育的现状调查
第二节 民族德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民族德育需植根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民族德育概述
第二节 民族德育要形成文化自觉

第三章 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结合的依据
第一节 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民族文化对民族德育的影响与制约

第四章 民族德育融入民族文化的对策
第一节 民族德育内容的文化阐释
第二节 民族德育方式的文化转换
第三节 民族德育环境的文化重构

结语 少数民族要走文化德育之路
参考文献

节选

  《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  (二)民族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德育  民族德育需植根于民族文化主要缘于民族文化对于民族德育的重要性。总体来说,民族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德育。民族文化对民族德育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文化传统决定着道德教育的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强烈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的观念系统。道德作为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反映,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文化传统,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土家族长期生活在边远山区,大山里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形成了土家族坚韧不拔、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文化传统和德性精神。从世界上看,世界不同民族因其文化背景差异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内容和道德精神。比如,英格兰人的道德教育特别强调谦恭、智慧、礼貌和学问,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大不列颠文化的绅士型人格。同时,在西方信仰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具有一种追求自由、博爱、民主、平等的道德原则,而又把这种道德归于上帝或神的启示。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其道德内核体现为“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仁”这一道德教育特定内容。所以,古代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说。世界各民族如此,一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也如此。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于地域和生产生活差异,各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内部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道德关系和道德内容。  文化传统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头脑中相对稳定或相对定型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是思维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人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语言、神话、宗教、伦理和艺术等文化样式既是少数民族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少数民族自身的生存方式。不同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是独特的。这不仅是因为不同民族群体把握世界和自身生存方式彼此有别,更为根本的是,在理解和把握世界时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一般而言,一个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是相对定型的,并为这个文化群体所共有。这一特定的思维方式相应形成了特定的道德接受模式。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需要深入教育对象的文化传统,把握教育对象及其群体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只有深刻把握教育对象思维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道德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因为,道德教育包含着道德知识的培养、道德情感的熏陶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炼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与个体思维模式密切相关。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把握世界的方式,把握住隐藏在这一方式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机理与逻辑。而且只有达到了对教育对象所在群体的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把握,才算是更为深刻地把握了教育对象,才能更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在如何把握受教育者思维方式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是怎样的,人的思维方式大体也就是怎样的,个体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道德教育者需要深入教育对象文化之中,把握教育对象群体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  文化传统决定着道德教育环境。环境是围绕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道德教育也如此。一般来说,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法律、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社会风俗习惯,为人们设计出道德行为规范,形成道德环境,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个体的道德品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教育环境。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族德育与民族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