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树华著
页数:37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468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具体的文化空间为分析对象,研究20世纪青岛日常生活史的著作。书中以1898~1937年为限,以“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自西向东选取青岛中山路及其周边街市、汇泉湾一带以及崂山三个典型的空间,探讨了不同文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社会形态、日常生活、文化风格的建构作用。力图从多层面来论证:文化空间作为一种生产力量,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的?产生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方式?最终是怎样在时空交迭下影响城市发展变迁的?
作者简介
马树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史、海洋史、文化史。已出版著作《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明清卷》,合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世界文化产业概要》等。已发表论文《海水浴场与民国时期青岛的城市生活》《民国时期青岛的文化空间与日常生活》《从中山公园樱花会看近代青岛公共文化空间与市民生活样式的衍变》等多篇。
本书特色
透过不同的文化空间,呈现出一个20世纪别具特色的青岛。
1.翔实的历史资料。去过青岛的人,应该都知道中山路的栈桥、日侨街区的樱花、登州路的青岛啤酒、汇泉的海水浴场、崂山的渔樵生活,要想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了解这些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本书里都有。
2. 独特的研究视角。本书以“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通过青岛典型的空间,探讨了青岛不同文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20世纪青岛社会形态、日常生活、文化风格的建构作用。
3. 崭新的思考路经。本书把文化空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重视文化载体研究,为解析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目录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都市的形成
一、诞生
二、气候
三、地貌
四、人口
五、港口
六、铁路
第二章 中山路的商业活动与日常生活
一、空间结构
二、商业中心地位的确立
三、时尚生活与日常世界
四、栈桥:中山路的延伸
第三章 日侨街区的空间殖民与去殖民
一、日侨街区的形成
二、日侨街区与日本人社会
三、日侨街区改造与空间去殖民化
第四章 登州路的殖民遗产与啤酒日常
一、青岛早期的啤酒生活
二、国货风行与青岛啤酒
三、从殖民遗产到民族品牌
四、融入日常:嗜啤成瘾的城市
第五章 汇泉的公共生活与摩登游乐
一、海水浴场与亲海生活
二、中山公园与现代游乐
三、跑马场与体育场里的赛事生活
四、汇泉的文化功能与空间意义
第六章 崂山的渔樵生活与“餐霞”想象
一、青岛开埠前崂山的社会文化状况
二、现代休闲游览空间的形成
三、社会经济与日常生活的变迁
四、崂山的空间功能及意义
结论:空间叙事与日常生活的青岛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